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外学子三下乡:乡土艺脉,青春续火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25-08-02 浏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各地正积极探索实践路径。在陕西省府谷县,一项承载着数百年黄土风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府谷二人台”,正以其坚韧的生命力,回应时代的深切呼唤。

“府谷二人台”这一地方非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清晰的历史轨迹。刘美兰老师在接受实践团成员访谈时,详细阐述了其源流。她指出,二人台的根基在于当地的民歌传统。早期形态可追溯至明代末期的节庆活动“打坐腔”,参与者聚集于室内或广场进行演唱,之后逐渐融合了秧歌、道情等艺术精华,于清咸丰年间初具戏曲雏形。至同治年间,随着晋陕百姓悲壮的“走西口”迁徙,二人台跨越地域,吸收内蒙民歌与戏剧元素,深藏于百姓的寻常烟火之中,以鲜活的方言俚语、丰富多变的曲调,真切映照出民众的日常悲欢。

刘老师尤为强调:“府谷二人台离不开府谷方言,失了方言,就丢了它的魂魄。纵使要与时俱进创新,那传统的韵味也必须牢牢守护。”而她自身与二人台的结缘,体现文化传承中尤为关键的个人选择与时代机遇。生于山西河曲戏曲之乡的她,自幼便浸染在浓郁的艺术氛围里。“热爱是起点。”她坦言,“唱二人台,早已成了生活本身。”这位曾躬耕田垄的农家女子,满怀感恩地提及是国家与政府的慧眼识珠,使她得以特聘进入府谷文化馆,从此更专注地深耕于这门艺术。

7.21乡土1.jpg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刘美兰老师 邵珥晴 供图

然而,这门古老艺术的当代传承之路并非坦途。过去“人人可演”的业余化模式转向专业化后,不可避免地遭遇“术业专攻”带来的人才短缺瓶颈。此外,表演形式本身也受制于年龄,尤其是舞蹈演员的艺术生命相对短暂。这些挑战,警醒我们守护非遗绝非朝夕之功,它需要更系统、更具韧性的机制支撑。

数十年舞台生涯,最令她动容的,是将二人台的火种播撒于社区与校园的时光:“看到四五岁的娃娃,乃至七八十岁的长者,都全心投入学习,那份纯粹的热爱,直抵人心。”孩子们下课簇拥着她索要拥抱的画面,是她心底最温暖的珍藏。这份不计得失的执着,源于沉甸甸的传承责任。

早在2013年,刘老师便带着二人台走进校园,成为美育课程的先行者。“从娃娃抓起,我在多个学校开设课程,让孩子们从小认识家乡的瑰宝,学习传统唱腔,留住这方水土的文化韵味与记忆。”这份“从娃娃抓起”的远见,正是文化赓续的根基所在。文化馆的步履不止于校园,更深入社区,走进老年大学,通过表演与讲解,让二人台持续滋养不同年龄层群众的精神家园,使古老的腔调在新时代焕发慰藉人心的温度。

7.21乡土2.jpg

图为府谷二人台教学所用教材 陈静涵 供图

对于青年一代如何接棒,刘老师寄予深切厚望:“青少年参与传承,至关重要!要从小培养他们的非遗文化意识。”她正身体力行,在校园中铺设基础课程,并热切期盼能为孩子们搭建更广阔的舞台,借助现代媒介之力,让府谷二人台被更多人所知所爱。

府谷二人台,这源自泥土深处的吟唱,承载着历史深处的回响,更寄托着对未来的殷殷期许。刘老师数十年如一日的守护,与今日青年学子的主动担当,共同编织着文化传承生生不息的图景。当年轻的手拂去古老技艺上的尘埃,当青春的心跳与传统的韵律同频共振,我们便清晰地看见:文化薪火的传递,并非简单的复制与保存,而是一场充满创造力的深情奔赴。在这奔赴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长河,必将因每一代人的涓滴汇入而愈发浩荡,奔腾不息。

7.21乡土3.jpg

图为刘美兰老师和实践团成员合照 邵珥晴 供图




责任编辑:马露榕 邵珥晴
相关文章
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 2503 团支部开展多馆联动红色革命

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 2503 团支部开展多馆联动红色革命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深耕产学研融合,砥砺创新新征程

深耕产学研融合,砥砺创新新征程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③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③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①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①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