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红色文化深度融入“大思政课”建设和立德树人全过程,充分发挥延安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 根据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安排,7月11日至13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组织师生赴圣地延安开展实践研学。
本次活动以“寻初心、强信念、悟真知”为核心,通过实地参观、专题学习、沉浸式体验等多元形式,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旨在引导青年学子在触摸历史脉络中汲取革命智慧,在聆听红色故事中感悟革命精神,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厚植家国情怀,让红色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南泥湾:触摸“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奋斗密码
师生们走进延安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劳模展馆,在一张张老照片、一个个老故事中,探寻不同时期劳模的奋斗足迹,深挖其中蕴含的奉献精神与创新理念;走进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在锈迹斑斑的镢头、补丁摞补丁的军装、战士开荒写的日记里感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奋斗精神;在庄严肃穆的党徽广场,师生整齐列队,神情庄重地站在广场中央高举右拳庄严宣誓,重温入党初心,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党的忠诚与热爱,让红色的信仰在心底愈发坚定。师生齐唱红歌《南泥湾》,用嘹亮的歌声抒发对党的赤诚感恩。
![]()
图1 实践团成员参观劳模展馆
延安革命纪念馆:回望峥嵘岁月中的辉煌史诗
馆内一件件历经岁月洗礼的文物、一段段承载历史记忆的影像,生动再现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艰苦卓绝与辉煌历程——既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艰难困苦走向胜利的非凡足迹,也镌刻下延安岁月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中续写的辉煌史诗,更铭记着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铸就的光辉篇章。这段在延安的辉煌史诗,将永远成为照亮师生前路的精神灯塔。
![]()
图2 实践团成员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前开展主题宣讲
枣园革命旧址:感悟“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本源
在枣园繁茂的园林间,师生们追寻红色记忆;在老一辈革命家曾居住的简陋窑洞前,感悟革命初心的纯粹与坚定。在枣园中央书记处小礼堂前,教师深情讲述“枣园灯光照人心”的故事,让大家深刻领会毛泽东同志提出“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时的历史语境与精神内核——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不变的根基,体会这份初心穿越时空的永恒力量。
![]()
图3 实践团成员在枣园革命旧址合影
杨家岭革命旧址:传承不朽革命精神的时代火种
走进杨家岭,师生们参观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工作生活过的窑洞院落,在简朴的陈设中,身临其境感悟他们在清贫物质条件下铸就的精神丰碑。站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前,仿佛能听见当年中共七大代表们为民族未来热烈讨论的声音,深刻体会这场会议在党的历史上里程碑式的意义,让不朽的革命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
![]()
图4 实践团成员在中共七大旧址讲授微团课
此次赴延安实践研学,将革命历史现场转化为沉浸式思政课堂,使师生们深度体悟了劳模精神与延安精神的内核,筑牢了理想信念根基,努力成长为兼具家国情怀与报国本领的新时代青年,让红色基因在新征程中薪火相传。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