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考察闽宁乡村振兴实践成果,探究闽商帮扶机制成效,体悟新时代东西部协作的“山海交响”,7月26日,长安大学赴宁夏银川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永宁县闽宁镇,以“重温闽宁扶贫路,感悟闽宁发展彩”为主题,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沉浸式体验闽宁镇“山海情”,挖掘真实生动的闽宁协作发展故事。
“干沙滩”到“金沙滩”——闽宁镇的沧桑巨变
实践队首站参观了闽宁镇政史馆,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系统梳理了闽宁对口帮扶的历史脉络,通过馆藏史料与实物展陈,深入了解了闽宁镇从干沙滩到金沙滩的蜕变历程。实践队参观“地窝子” 实景复原区与《山海情》移民场景,结合馆藏历史照片,见证了闽宁镇开发初期移民的艰苦。展陈的珍贵影像与物件,既为影视作品提供历史注脚,也印证了 “闽宁协作” 的成效,展现了移民建设家园的奇迹。
![]()
01图为队员参观闽宁镇镇史馆
随后,讲解员向实践队员介绍闽宁镇建设者在荒漠治理、产业培育等方面的攻坚历程,都被其坚韧与创新精神触动。参观结束后,实践队邀请镇史馆资深讲解员开展专题访谈。队长围绕闽宁镇发展关键事件与讲解员工作经历进行采访。讲解员分享了闽宁协作在基层文化宣传的创新实践、见证镇变迁的心得,强调青年在传承闽宁精神中的重要作用,希望学子多宣传闽宁故事,让 “山海情” 广为人知。
![]()
02图为队长采访闽宁镇镇史馆负责人
为你而来,以礼相待——闽宁故事的八宝茶
“为你而来,以礼相待”—— 这一站,我们循着八宝茶的醇厚香气,走进了闽宁故事科技有限公司,探寻那一杯清茶里藏着的闽宁情谊。
在茶香萦绕的展厅中,队员们系统考察了八宝茶制作工艺器材展陈与闽宁协作主题影像资料,通过实物载体直观感受产业帮扶成果。活动特别设置茶文化交流环节,负责人在品鉴八宝茶过程中,详细阐释了闽商资本、技术与管理经验植入对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作用,揭示了农产品深加工领域闽宁协作的创新实践路径。队员们不仅尝到了八宝茶的醇厚,更真切触摸到了这杯茶背后,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与闽宁协作的深厚情谊。
![]()
03图为队员在”闽宁故事“有限公司开展座谈会
从“不适宜生存”到“电商兴乡”:一片车间的破局之路
曾被联合国判定为 “不具备人类生存基本条件” 的西海固,借闽宁协作与数字经济东风,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应运而生,焕发活力。队员们观看车间展示墙的新旧照片,记录着 “巧媳妇” 们的成长 —— 从沉默寡言到自信推介宁夏特产、分享乡村故事。海燕姐介绍,车间近百名稳定就业的移民中,90% 是留守妇女、90% 为小学文化、90% 来自低收入家庭。如今她们月工资 2400 至 3500 元,车间年发工资超 200 万元,让 “家门口挣钱” 成现实。
![]()
04图为队员参观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
随后实践队在海燕带领下走进车间直播间,看到宁夏特色农产品与专业直播设备相得益彰。海燕姐称直播既是卖货,也是展示闽宁镇新貌,每个细节都凝聚着 “巧媳妇” 的摸索。一名队员在海燕的指导下体验主播后,深感她们突破的不易,韧劲令人动容。
![]()
05图为队员体验直播间工作
此次闽宁镇之行,通过沉浸式观察闽宁协作的发展历程,深化了对中国特色脱贫理论的理解。实践队以青年视角记录脱贫攻坚伟大成就,既锤炼了调查研究的基本功,更强化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队员们深刻认识到,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贡献智慧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