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赓续交通强国薪火,筑就时代发展通途|长安大学赴长三角“交通强国筑路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长安大学 2025-08-04 浏览:

上海、苏州、南京作为长三角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孕育了众多举世瞩目的大国工程。为深入企业调研,把握行业脉搏,共筑交通强国梦想,路启新程——长安大学赴长三角“交通强国筑路行”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25年7月15日至24日在上海、苏州、南京三地,进行了为期10天的暑期社会实践。

e09610a35597c31dc3644ab85951fb5a.png

实践队员出发合影

钢虹贯日书壮志 匠心对话启新程

队员们来到上海市周邓项目施工现场,项目经理叶剑明从施工进度、项目研发、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介绍,强调二标段1.2公里施工的关键性:需解决复杂地下管网(含直径1.8米污水主干管)和单次吊装316吨等重大技术与管理难题,书本知识变得直观立体。学院团委副书记樊凯介绍了学院发展、学科特色、师资力量及毕业生就业情况。结合实践见闻,队员们与项目负责人深入交流,深化了对工程实际和专业知识的理解。专访叶经理时,他剖析了智能建造与绿色低碳的行业趋势,勉励我们既要钻研理论,更要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付诸实践。

图片

队员们参观施工现场

张靖皋长江大桥是国家“十四五”期间重点推动建设的过江通道项目,落实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贯通了苏州张家港市、泰州靖江市和南通如皋市,是江苏省跨江融合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在施工现场,黄修平工程师向我们重点介绍了支撑这座世界级悬索桥建设的“六大首创关键技术”及其创造的“六项世界纪录”。在智慧管理指挥中心,通过“科技创新”、“智慧工地”、“BIM中心”等板块,队员们学习了大桥的施工过程与技术创新。专访黄修平时,他分享了锚碇建造、索塔安装等环节的技术挑战及团队攻坚克难的历程,寄语队员们要扎实学习、锤炼钻研品格,更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成长路上最好的老师。

图片

队员们参观张靖皋大桥展厅

长江文脉薪火传 路桥青年砺初心

为深植文化自信根基,探寻长江文明的源流与当代价值,实践队先后前往张家港博物馆与苏州博物馆,沉浸式参观学习,汲取交通强国建设的精神滋养。

作为长江文化专题展示的核心阵地,张家港博物馆以考古和实证串联起长江流域的文明图谱。在东山村遗址展厅,实践队员凝视一件长28厘米的带柄石钺,其刃部残留着的五千年前的使用痕迹,是长江下游最早的王权象征。民俗文化展区中,青石板路两侧的铁匠铺、竹藤店、裁缝店蜡像群生动再现了市井烟火。而“打秧船”“祭女神”等农耕仪式场景,更凝结着“人勤春早”的生存智慧——这些根植于泥土的仪式,恰似长江奔涌的暗流,在古今碰撞中激荡出永恒的生命力。

图片

实践队员参观张家港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以“中而新,苏而新”理念重塑传统,白墙黛瓦间几何线条勾勒现代东方美学。当镇馆之宝秘色瓷莲花碗映入眼帘——釉色青绿如初春江水,莲瓣造型承载千年禅意,队员们无不惊叹于长江流域工匠“道器合一”的极致追求。更令队员震撼的是拙政园展现的生态哲学:香洲画舫与“与谁同坐轩”隔水相望,长廊漏窗筛出流动竹影,一石一水皆诠释着沿江儿女“天人合一”的永恒智慧。

图片

秘色瓷莲花碗

烽烟淬火砺青年志,星火秉烛擎复云天

实践队员踏上上海热土,追寻那段融于骨血的红色记忆,拜谒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与中共一大纪念馆。

走近四行仓库,墙面上的炮痕依然触目惊心。西墙高耸之处,那些巨大的孔洞无声复刻着日寇炮火的狞厉,是战争被凝固的疤痕。馆内陈列八百壮士影像与遗物,那些年轻坚毅的面孔、简陋的装备,在历史尘烟中愈发澄明——绝境中,民族魂魄凛然不屈。“八百壮士”的呐喊穿越时空,在展厅里呼啸穿行,令队员们仿佛直面那烈火淬炼的脊梁,在热血奔腾中重获勇毅担当。

图片

实践队员参观四行仓库西墙遗址

告别战场烽烟,队员们转至兴业路这平凡石库门。中共一大纪念馆正门朴素,其内展陈一大会址原物精心复原:窄小厅堂、简朴桌椅、一盏油灯幽幽映照……一切皆如微光初孕时。当目睹会议模拟场景,年轻队员们如穿越时空亲眼目睹理想之帜升起,“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的深意豁然贯通于胸襟间。


图片

实践队员参观中共一大纪念馆

金陵血史深缅逝者,雨花英魂永承遗志

缓步迈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哭墙前层层叠叠的白菊犹带露痕,三十万遇难者的姓名在黑色大理石上流淌成永不干涸的血河。当行至“万人坑”遗址,累累白骨以扭曲的姿态诉说着最后的抗争,年轻队员的指尖在展柜上轻颤——每一具骸骨都曾是鲜活的生命,每一道伤痕都在提醒:遗忘即是对历史的二次屠戮。

图片

实践队员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献花致哀

沿青石阶登上雨花台,百尺丰碑刺破苍穹。丁香树下的烈士群雕,定格着邓中夏、恽代英等先驱就义前的从容。就义处青石板上暗红的斑驳,是1927年共产党人用热血书写的信仰宣言。在雨花英烈生平事迹展前,队员们凝望那幅特殊的中国地图,牺牲者籍贯密布华夏沃土,恰如星火燎原。


图片

烈士就义群雕

从纪念馆的苦难深渊到雨花台的信仰高地,这场跨越时空的行走,恰似从历史伤口触摸到民族脊梁的升华我们当代青年应以清醒的历史自觉,将英烈用生命点亮的火种,淬炼成照耀复兴之路的永恒炬火。

万里长江奔涌不息,千年文脉薪火相传。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立体研学——在张家港博物馆、苏州拙政园、四行仓库、南京雨花台等地,触摸历史、感悟智慧、见证担当、读懂信仰。同时,结合周邓项目、张靖皋大桥等现代工程的技术突破与创新,体悟交通强国建设的工匠精神与文化自觉。队员们将带着长江文明胸襟与先烈志气,铸就时代之桥,让文脉与工程交辉,书写中国建设者史诗。


责任编辑:罗艺轩 任彧德 冯坤 钟家源
相关文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董家河镇调研农业发展:科技创新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董家河镇调研农业发展:科技创新与

2025 年 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铜川市农弃智转实践队深入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镇,在当地多家企业、农业项目开展实地调研。此次调研聚焦生态循环发展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核心议题,旨在系统梳理董家河镇的实践经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

 “变废为宝” 之路——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绿筑先锋实践

“变废为宝” 之路——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绿筑先锋实践

为积极响应新时代青年投身社会实践的号召,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绿筑先锋”实践团于7月正式开启暑期“三下乡”征程。 本次实践以建筑垃圾为核心研究对象,旨在深挖其背后潜藏的社会与环境课题。系列宣传报道将循着“建筑垃圾的由来—破碎分类—‘

访留守之需,寻养老明道——西农新集暖阳队赴新集村调

访留守之需,寻养老明道——西农新集暖阳队赴新集村调

2025年8月8日,为深入了解乡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的社会服务需求,探索智慧养老模式在乡村的普及路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新集暖阳队” 赴陕西省揉谷镇新集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原计划通过入户走访的方式调查当地老人与儿童情况,不料突发暴雨,队员们

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赴广西北部湾开展“访企拓岗”

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赴广西北部湾开展“访企拓岗”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教育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8月2日至5日, 在指导教师孙启鹏、苟辰楠的带领下,长安大学赴广西北部湾“陆海联结链动新程·一带一路物畅其流”暑期社会实践队 赴广西北部湾开

守望兰梅塬,赓续文脉绘新篇 ——西安市村落特色保护

守望兰梅塬,赓续文脉绘新篇 ——西安市村落特色保护

守望兰梅塬,赓续文脉绘新篇 —— 西安市村落 特色保护区建设实践 2025年7月1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11区2县168村特色保护区建设暑期社会实践团的11名师生奔赴周至县兰梅塬村,在靳亦冰教授带领下开展调研,旨在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