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日,烟台讯 —— 近日,我们走进烟台仙岛酒庄,深入调研这座集人文艺术、生态种植与精品酿造于一体的特色酒庄。从扇形建筑里的自然美学,到双主干葡萄藤的栽培智慧;从花岗岩土壤里的风土密码,到 “家庭式服务” 的运营理念,仙岛酒庄以独特的发展模式,为中国精品酒庄的多元化路径提供了生动范本。
“把室外风景请进室内,让艺术与自然对话”,这是仙岛酒庄给调研团队的第一印象。酒庄别墅与主体建筑均采用扇形设计,最大限度将草坪、湖泊、山景与葡萄园景观引入室内,实现 “站在屋里看风景,走进风景是生活” 的空间哲学。
作为 “人文艺术生态一体化” 精品酒庄,这里的艺术感藏在细节里:从葡萄园收集的艾草、苍耳子、蒲棒等植物,经晒干后化作角落的插花,既保留自然野趣,又传递 “源于土地、归于土地” 的生态理念。
功能空间的设计更显温度。中餐厅里,形似太阳的吊灯寄托着疫情期间对 “温暖与希望” 的期盼,每扇窗户框住不同景致,成为天然打卡点;7间客房以酒庄种植的7大葡萄品种命名(如赤霞珠、品丽珠),亲子房专属的独立浴缸、不同房间的差异化景观(草坪、湖泊、山景等),让住宿成为 “认识葡萄品种的另一种方式”。
蓬莱产区的气候密码,是仙岛酒庄种植体系的 “天然底色”。我们了解到,这里夏季仅有7-10天持续高温,冬季极端低温约 - 14℃且仅持续1-2天,因为土层仅1-2层地砖厚度,葡萄树不需要埋土防寒,为省力化种植提供了先天条件。
而 174 亩葡萄园被划分为 191 个小地块的精细布局,更显技术匠心。“双主干树形在国内很少见,这是我们应对冷凉气候的智慧”。这种由加拿大冷凉产区顾问指导形成的树形,既能在一主干冻伤时靠另一主干维持生长,又能分散养分抑制过度生长,提高葡萄的品质,搭配长梢修剪法,形成了独特的树体管理体系。
永久生草免耕模式则是生态种植的点睛之笔。不翻耕土地、保留原生植被,不仅能在烟台多雨季节防水土流失,让雨后田间可立即作业,还能将草屑粉碎还田作有机肥,实现 “土壤-植被-葡萄” 的循环共生。“我们建园时保留了原始地形,现在野生动植物也成了葡萄园的‘邻居’”,体现了酒庄对生态的尊重。
“土壤是葡萄酒的灵魂”,在仙岛酒庄的葡萄园里,这句话有了具体注解。底层花岗岩基岩构成骨架,中层半风化沙砾保水性强,表层砂砾质土壤透气性佳 —— 这种因矿区历史形成的分层结构,塑造了葡萄的独特风味:砂砾土壤让葡萄成熟早,沙土地则让霞多丽香气更浓郁,成为高端冰葡萄酒的核心原料。
与宁夏产区相比,烟台600-700毫米的年降水量(宁夏仅200-300毫米)虽增加了病害管理难度(年需喷洒十余次矿物质保护性农药),但也倒逼出精细化管理:按地块成熟度(糖度、酸度)分批次采收,确保每串葡萄都达到最佳状态。
这份精细延续到酿造环节。重力酿造系统让葡萄经三楼筛选后,靠自然重力落入二楼发酵罐及一楼灌装区,减少泵送对果实的损伤;橡木桶每年更新20%-30%,旧桶维持酒体稳定,新桶赋予风味,单个万元级桶使用3-5次后 “降级” 用于中等品质酒液,最大化利用橡木桶。
酒标与产品体系则是风土故事的延伸。酒庄标志以山丘梯田、水元素与喜鹊为核心,“有山有水” 呼应生态,“喜悦” 之意传递温度;三大核心系列各具特色:2018年首款庄主珍藏系列奠定品质基石,单一品种酒款(如美乐、小味儿多)年产量仅 6000瓶,与比利时艺术家合作的画作酒标更让每瓶酒成为 “可饮用的艺术品”。其中,100% 原生酵母发酵的干白葡萄酒获国际金奖96分,成为酒庄的 “风味名片”。
此次调研让学子们深刻体会到,葡萄酒不仅是农产品,更是自然、技术与人文的融合体。仙岛酒庄的故事,正是中国葡萄酒产业在风土挖掘与多元发展中不断探索的缩影。
2025 年 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铜川市农弃智转实践队深入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镇,在当地多家企业、农业项目开展实地调研。此次调研聚焦生态循环发展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核心议题,旨在系统梳理董家河镇的实践经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
为积极响应新时代青年投身社会实践的号召,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绿筑先锋”实践团于7月正式开启暑期“三下乡”征程。 本次实践以建筑垃圾为核心研究对象,旨在深挖其背后潜藏的社会与环境课题。系列宣传报道将循着“建筑垃圾的由来—破碎分类—‘
2025年8月8日,为深入了解乡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的社会服务需求,探索智慧养老模式在乡村的普及路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新集暖阳队” 赴陕西省揉谷镇新集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原计划通过入户走访的方式调查当地老人与儿童情况,不料突发暴雨,队员们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教育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8月2日至5日, 在指导教师孙启鹏、苟辰楠的带领下,长安大学赴广西北部湾“陆海联结链动新程·一带一路物畅其流”暑期社会实践队 赴广西北部湾开
守望兰梅塬,赓续文脉绘新篇 —— 西安市村落 特色保护区建设实践 2025年7月1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11区2县168村特色保护区建设暑期社会实践团的11名师生奔赴周至县兰梅塬村,在靳亦冰教授带领下开展调研,旨在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