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遗传承是守护文化根脉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文化创新的源泉。为发挥青年在非遗传承中的生力军作用,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近日,西安航空学院“影篾裁红塑华韵・青衿耘乡传非遗”社会实践队走进渭南华州区,开展了一场以非遗传承保护为核心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沉浸式参观、与非遗传承人深度访谈、参与手工实践等方式,近距离接触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探寻其中的传承密码。
![]()
实践队在少华山国际皮影博览园合影留念
履印寻珍:探寻非遗瑰宝传承路径
实践队的足迹遍布华州各大非遗传承地,在沉浸式参观中感受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在少华山国际皮影博览园,队员们漫步明清皮影博物馆,数千件皮影藏品从人物造型到场景设计,无不展现着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那些雕刻细腻的花纹、色彩艳丽的涂饰,诉说着不同时代的审美与文化;精彩的皮影戏演出,让队员们看到了这项古老艺术在当代的活力。走进刘春荣剪纸工作室,墙上挂满的剪纸作品,从寓意吉祥的窗花到展现民俗的场景,彰显着华州剪纸“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独特风格。此外,华州明辉竹社的创新竹编、刘婷花馍工作室的民俗面花、瓜坡镇南沙村简堡百年老油坊的古法榨油技艺,都让队员们在参观中直观感受到非遗技艺的多样形态与深厚底蕴。
![]()
实践队沉浸式参观学习
对话匠心:聆听传承人的岁月回响
实践队与多位非遗传承人深入交流,在对话中探寻非遗传承的脉络与智慧。队员们与皮影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薛宏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华州促膝长谈,了解到他们为皮影艺术传承所做的努力,从收徒授课到开发文创产品,每一个故事都体现着传承人的坚守。与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春荣向队员们讲述了华州剪纸的传承历史,以及自己如何在坚守传统的同时尝试创新,让剪纸艺术更贴近现代生活。华州明辉竹社的市级传承人王秋润、刘婷花馍工作室的区级传承人刘婷、百年老油坊的区级传承人蔺振辉等,也都向队员们分享了各自非遗项目的传承故事、技艺难点以及对未来的期许,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背后的艰辛与执着。
![]()
实践队访谈非遗传承人
青春传韵:让非遗之花绽放在寻常巷陌
实践队积极行动,努力让非遗从传承地走向更广阔的群众视野。队员们在体验各项非遗技艺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整理成图文资料,通过校园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让更多同学了解华州非遗。他们还与传承人探讨非遗推广的新思路,比如提出将剪纸图案、皮影元素融入现代文创产品设计,让非遗以更贴近生活的方式走进群众。此外,队员们计划在校园内开展非遗主题宣讲活动,展示在华州拍摄的非遗影像资料,邀请师生体验简单的非遗技艺,让华州非遗在校园中绽放光彩,逐步实现非遗从“小众传承”到“大众熟知”的跨越,真正让非遗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
![]()
实践队开展剪纸活动
青春聚力传文脉,非遗传承正当时。实践队员们在亲手触摸非遗技艺、静心聆听传承历程的过程中,破译了千年非遗蕴含的文化密码。实践队称,这次“寻艺”之行是青春传承的起点,他们会怀揣着对非遗文化的敬重与热忱,用学子的青春朝气延续华州非遗的香火,让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的土地上绵延不绝。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