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建大资源学子三下乡——西安碑林文化馆的葫芦“非遗课”:匠心独运 葫刻传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5-08-05 浏览:

2025年7月16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资源工程学院的学子们走进西安市碑林区文化馆,开展了一场以“ 匠心独运  葫刻传情 ”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通过与葫芦制品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亲手体验技艺,资源学子们在实践中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用青春力量为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

活动现场,葫芦雕刻、彩绘非遗传承人梁师傅首先为同学们展示了数十件精美作品:从雕刻着“福禄寿喜”传统纹样的摆件,到彩绘着大唐仕女、长安街景的挂饰,一个个形态各异的葫芦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底蕴。“选葫芦要挑皮质坚硬、形态周正的,晾晒至少半年才能上手雕刻,每一刀都得稳、准、匀。”梁师傅一边演示基础雕刻手法,一边向同学们讲述葫芦制品从选材到成品的十几道工序,让大家直观感受到“慢工出细活”的匠心精神。


5d85bcb9860629c45f20d764425dc28.jpg

在随后的体验环节,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在传承人指导下拿起刻刀、画笔,尝试在葫芦上创作。“看似简单的线条,实际刻起来特别考验手眼协调。”同学们专注地在葫芦上勾勒云纹,额角渗出细汗却毫不在意,“这让我想起专业课上对材料特性的研究,传统工艺里藏着古人对材料的深刻理解,值得我们好好学。”现场既有同学复刻传统纹样,也有同学将校园建筑、现代插画等元素融入设计,让葫芦这一传统载体与青春创意碰撞出别样火花。


9074bbce8592217b358da899a9a3552.jpg

非遗传承不仅需要技艺的延续,更需要年轻一代的关注与参与。”非遗传承人梁师傅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提到,高校学子带着专业视角和创新思维接触非遗,往往能为传统工艺带来新的表达形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资源工程学院带队老师也表示,此次活动是学院的一次全新尝试,希望同学们在研学中既要传承文化根脉,也要学会用现代思维解读传统,让非遗在青春视角下焕发新生命力。


                         3f13f223d976bf5c76f561c3c395ce2.jpg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西建大资源学子近距离触摸到葫芦非遗的温度与厚度,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传承与创新的种子。从好奇探索到躬身实践,从理解传统技艺的严谨到思考现代视角的融入,同学们以青春之力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新的可能。未来,这份对文化根脉的敬畏与热爱,必将化作更持久的行动,让葫芦非遗在代代相传中焕发别样光彩,也让资源学子在守护传统中坚定文化自信,成为连接古今、对话未来的文化使者。


 


责任编辑:吴佳伟
相关文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