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8 月 4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暑期 “三下乡” 实践团走进山东烟台珑岱酒庄,通过实地参观葡萄园、酿造厂及酒庄建筑,深入了解这座融合中法酿酒智慧的精品酒庄在风土培育、工艺创新与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实践探索。
珑岱酒庄坐落于山东丘山山谷腹地,距离黄海仅 20 公里,受海洋气候影响,夏季温暖且葡萄熟成关键期有两个月干燥天气,冬季寒冷程度适中,无需覆盖葡萄藤越冬。酒庄的葡萄园极具特色,超过 40 公顷的葡萄藤种植在近 600 级梯田上,这种传统种植方式既能保护地貌与土壤结构,又因梯田成熟时间差异实现分多次采摘,确保葡萄达到最佳状态。2009 年购入土地后,技术团队挖掘 400 多个土坑勘探土壤,采用精准栽培方式,通过抹芽控制产量,助力葡萄充分成熟。种植品种包括拉菲标志性的赤霞珠、品丽珠,以及口味辛辣、色彩鲜艳的马瑟兰,尽显风土适配的种植智慧。
![]()
在酿造环节,珑岱酒庄将波尔多传统工艺与本地实践相结合。团队选用 1500-9000 升不等的小型不锈钢温控酒槽,适配小块葡萄园的单独发酵需求。葡萄经人工分茬采摘后立即送厂,经去枝、分类、压碎后进行酒精发酵,发酵过程中通过轻柔加泵提取单宁,离析总时长控制在 18-21 天。苹果酸乳酸发酵后,葡萄酒经混合处理进入陈酿阶段,多数橡木桶由法国波亚克的 Tonnellerie des Domaines 定制,最终在庄园内完成装瓶,全程把控品质。值得关注的是,酒庄根据梯田土壤特性将其分为 3 个类别,匹配不同酿造工艺,体现精细化管理理念。
![]()
酒庄的建筑与技术创新同样引人注目。珑岱酒庄由 Pierre-Yves Graffe、Barbara Kuckowska 等建筑师联合设计,室内设计融合中国各地家具饰品与书法艺术灵感的作品,实现建筑与文化的对话。在防伪技术上,2017 年份起引入 NFC 追踪技术,每瓶酒的胶囊内置标签,通过智能手机扫描可验证真伪及是否被打开,借助科技手段保障产品信誉。此外,酒庄与当地木兰沟村民深度协作,22 位村民成为永久成员,繁忙时带动其他村民参与劳作,形成 “酒庄 + 村民” 的共生模式。
“珑岱” 之名蕴含深厚文化寓意:“珑” 字象征琢石成玉,源自农耕时期农民求雨用的龙纹玉匾;“岱” 既指孕育葡萄的青山,也致敬五岳之首泰山,彰显对中国传统文化与齐鲁大地历史的尊重。从 2009 年规划建园到 2017 年首次丰收,酒庄历经十余年探索,将拉菲 150 年酿酒传统与中国 24 节气农耕智慧结合,在 5000 英尺海拔的山东半岛上,打造出兼具自然韧性与人文温度的葡萄园。
实践团成员表示,此次珑岱酒庄之行深刻感受到中法酿酒文化的碰撞与融合。酒庄在风土保护、工艺传承、社区协作等方面的实践,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农林学子未来投身葡萄酒产业研究与乡村振兴事业带来了新的思考与启发。
![]()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