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清晨,西安思源学院“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的志愿者们铺开宣纸,一场以“墨润乡风”为主题的书法课在蝉鸣声中启幕。当志愿者将浓墨滴入清水,墨色如烟云般在瓷碗中舒展晕染,围坐的孩子们睁大了眼睛——这流动的墨韵,成为叩开传统文化大门的生动钥匙。
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教学毛笔的正确握笔
志愿者们采用阶梯式教学法:低龄组以“水墨游戏”破冰,孩子们用指尖感受墨汁的流动,在宣纸上拓印出山峦云霞的抽象轮廓;学龄组重点研习永字八法,志愿者手把手矫正握笔姿势,让“横平竖直”的书法筋骨融入成长基因;高年级组则探索千古流传的唐诗书写,朗朗上口的唐诗宋词从笔端流淌,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在墨香中悄然复苏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解读,最终化作千姿百态的“福”字书法。当乡音俚语碰撞千年翰墨,书法不再是高阁珍藏,而成为承载乡土记忆的活态载体。
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教学书法
暮色浸染屋檐时,孩子们展示着墨迹未干的作品合影。宣纸上的黑色线条仿佛有了生命,连接起古老的文明密码与鲜活的乡村图景。思源学院的志愿者们以笔为犁,在黄土地上耕植文化自信,让每一滴墨都化作振兴路上的精神雨露。
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与小朋友展示书法成果
这场翰墨飘香的实践,恰似在乡村振兴画卷上提按转折的关键一笔。当大学生们俯身指导孩童执笔的瞬间,传统文化传承与乡村文明培育在砚台方寸间完成同频共振。这些浸润墨香的幼苗,终将在不远的未来,为书写更加遒劲有力的发展新篇。
2025 年 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铜川市农弃智转实践队深入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镇,在当地多家企业、农业项目开展实地调研。此次调研聚焦生态循环发展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核心议题,旨在系统梳理董家河镇的实践经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
为积极响应新时代青年投身社会实践的号召,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绿筑先锋”实践团于7月正式开启暑期“三下乡”征程。 本次实践以建筑垃圾为核心研究对象,旨在深挖其背后潜藏的社会与环境课题。系列宣传报道将循着“建筑垃圾的由来—破碎分类—‘
2025年8月8日,为深入了解乡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的社会服务需求,探索智慧养老模式在乡村的普及路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新集暖阳队” 赴陕西省揉谷镇新集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原计划通过入户走访的方式调查当地老人与儿童情况,不料突发暴雨,队员们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教育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8月2日至5日, 在指导教师孙启鹏、苟辰楠的带领下,长安大学赴广西北部湾“陆海联结链动新程·一带一路物畅其流”暑期社会实践队 赴广西北部湾开
守望兰梅塬,赓续文脉绘新篇 —— 西安市村落 特色保护区建设实践 2025年7月1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11区2县168村特色保护区建设暑期社会实践团的11名师生奔赴周至县兰梅塬村,在靳亦冰教授带领下开展调研,旨在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