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渭南市合阳县金峪镇的教室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青春法育·教育兴乡”沿黄学子基层治理实践团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急救教育课。这堂课程以“守护生命,‘救’在身边”为主题,通过理论讲解、互动问答和实操演练,帮助乡村儿童掌握基本急救技能,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图 支教老师讲解急救知识
支教团成员通过生动形象的PPT和视频,向孩子们普及了急救的重要性。围绕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如擦伤、流鼻血、异物进眼、烫伤等,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情景模拟的方式,详细讲解了科学应对方法。“擦伤后要先清洗伤口”“流鼻血时不能仰头,要低头按压鼻翼”“烫伤后立即用冷水冲洗”……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
图 孩子在黑板上默写知识点(罗亦如供图)
“如果看到同学摔倒擦伤了,第一步该做什么?”“流鼻血时能仰头吗?”在随后的互动问答环节,支教老师抛出一个个问题,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一名男孩被邀请到黑板前,工整地写下如何正确的应对生活中擦伤,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通过问答,孩子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更深刻理解了“安全无小事”的道理。
图 支教老师展示实际操作方法(罗亦如供图)
课程的高潮是急救技能实操环节。支教老师借助人体模型,现场演示了心肺复苏和海姆利克急救法的操作步骤。孩子们分成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轮流练习。“手臂要伸直,按压位置在胸骨中下部”“海姆利克急救法要站在患者背后,用拳头快速向上冲击”……支教老师耐心纠正每个动作细节。
此次急救教育课程是支教团“自然+美育+安全”教育模式的创新实践。支教团成员马腾表示:“急救知识是每个孩子都应掌握的生存技能。我们希望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冷静应对,保护自己和他人。”未来,支教团将继续结合乡村实际需求,设计更多实用课程,为乡村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025 年 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铜川市农弃智转实践队深入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镇,在当地多家企业、农业项目开展实地调研。此次调研聚焦生态循环发展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核心议题,旨在系统梳理董家河镇的实践经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
为积极响应新时代青年投身社会实践的号召,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绿筑先锋”实践团于7月正式开启暑期“三下乡”征程。 本次实践以建筑垃圾为核心研究对象,旨在深挖其背后潜藏的社会与环境课题。系列宣传报道将循着“建筑垃圾的由来—破碎分类—‘
2025年8月8日,为深入了解乡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的社会服务需求,探索智慧养老模式在乡村的普及路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新集暖阳队” 赴陕西省揉谷镇新集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原计划通过入户走访的方式调查当地老人与儿童情况,不料突发暴雨,队员们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教育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8月2日至5日, 在指导教师孙启鹏、苟辰楠的带领下,长安大学赴广西北部湾“陆海联结链动新程·一带一路物畅其流”暑期社会实践队 赴广西北部湾开
守望兰梅塬,赓续文脉绘新篇 —— 西安市村落 特色保护区建设实践 2025年7月1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11区2县168村特色保护区建设暑期社会实践团的11名师生奔赴周至县兰梅塬村,在靳亦冰教授带领下开展调研,旨在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