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15日,为深入探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内涵,汲取奋进力量,长安大学“擎两路薪火探雪域通衢·聚川藏红韵颂天路新篇”暑期社会实践队于成都市专访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达真先生。
达真先生将深入藏区、融入当地生活的经历,转化为笔下的创作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其代表作《路魂》深刻描绘了“两路”影响下藏区的历史变迁与人文风情,对川藏公路这条“天路”及其承载的精神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该书结合其多年行走藏区的经历,生动讲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筑路故事和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篇章,阐释了“两路”精神所蕴含的不畏艰险的钢铁意志、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民族团结的坚固纽带以及对想信念的执着坚守。
谈及《路魂》的创作契机,达真先生深情回忆道:“我的家乡在康定,就在川藏公路旁,是伴着马达声、引擎声、鸣笛声长大的。”十八军在川藏线“树魂”的事迹深深烙印在他心中。“你看大渡河上,四座桥梁次第排开,跨越时空,诉说着奇迹!”他动情地描述,“第一座,是见证红军飞渡的铁索桥;第二座,是十八军用血肉之躯架起的钢索桥;第三座,是改革开放后建起的钢筋混凝土大桥;第四座,则是新时代通车的现代化特大桥,宛如巨龙横卧峡谷。在如此险峻的崇山峻岭间完成这样层层递进的壮举,这是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建设者才能创造的奇迹!是一座唯有‘两路’精神贯穿始终方能铸就的不朽丰碑!”
![]()
达真同实践队成员分享故事
达真先生分享了在川藏线的见闻,指出“两路”建设中有无数默默无闻的“平凡英雄”。这些英雄的经历为他理解“两路”精神提供了新视角——它超越了宏大叙事,凸显了“甘当路石”的个体奉献。这些劳动者以日常坚守诠释了顽强拼搏与民族团结的深层内涵,例如次仁多吉与汉族工程师的合作,生动体现了军民一家、不分你我的情感纽带,也揭示了“两路”精神不仅是战天斗地的壮举,更是无数普通人用生命书写的“无私奉献”新篇章。
作为长期扎根西藏的作家,达真对西藏的日新月异感慨万千。他指出,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的建成彻底重塑了西藏的面貌,将交通闭塞的“雪域孤岛”变为四通八达的“经济走廊”。西藏的农业、畜牧业、旅游业以及能源、矿产开发均实现了长足发展。“两路”建设不仅是工程奇迹,更是赓续“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精神的时代新篇,为西藏可持续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
达真签名并赠予书籍
访谈结束后,达真先生向实践队赠送《路魂》并殷切寄语,为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注入了深厚的思想动力。带着从访谈中汲取的智慧与力量,实践队即将踏上川藏线,追随先辈足迹,去追寻那些镌刻在雪山峡谷中的“天路”记忆,去触摸这条生命之路在新时代跳动的脉搏。队员们将用心感受、用笔记录、用行动诠释,努力成为“两路”精神的坚定传承者,在壮美的雪域高原上,用青春的脚步丈量信仰的高度,用奋斗的汗水续写通途的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