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17日,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资源工程学院“非遗薪传·匠心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开展了以“澄城刺绣”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与体验活动。澄城县博物馆和渭北民俗文化龍东数字博物馆成为此次调研的核心场所。
在澄城县博物馆,团队成员仔细聆听讲解员对澄城刺绣的历史渊源、技艺特色和现状的讲解,深刻感受到其在当地民间生活和礼仪习俗中的重要地位。博物馆内陈列的精美刺绣作品,生动展现了澄城刺绣以针为笔、以线为墨的独特艺术魅力,彰显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团队之后前往了渭北民俗文化龍东数字博物馆,在这里,成员们不仅观看了刺绣技艺的数字化演示,还亲手参与了刺绣体验。成员们在线条交织与图案勾勒中,切身体会匠人精神,感受“绣”出生活的温度与情感。
此次调研活动让实践团成员在实地走访中领略了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从青年视角挖掘传统技艺的当代价值,聆听澄城的乡土故事。成员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要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让非遗之光照亮未来。
![]()
图为实践队员在博物馆认真欣赏澄城刺绣展品
在澄城县博物馆的非遗展区,展柜里陈列着一顶顶绣花童帽、一件件刺绣衣襟。这些展品在柔和的灯光下显得格外精致,它们静静地展示着澄城刺绣的独特魅力。这些绣品的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澄城妇女的智慧与坚韧,同时也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资源工程学院“非遗薪传·匠心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走进澄城县博物馆,认真聆听讲解员的介绍。讲解员从刺绣的历史渊源讲起,详细介绍了其技法演变、地域特色以及民俗内涵。她指出,澄城刺绣起源于民间,常用于嫁衣、童帽、枕套等生活用品,图案多取材于自然和传统文化,如寓意多子的石榴、祈福平安的鸳鸯和象征吉祥的龙凤,每一幅纹样都有其独特的寓意。
“澄城刺绣的色彩没有南方刺绣那般艳丽张扬,却更显沉稳厚重,”讲解员介绍道,“这不仅是一种视觉风格,更是一种根植于黄土文化的精神表达。”
实践团成员们一边认真聆听,一边仔细端详每一件展品的构图、配色与针法运用,并且时不时向讲解员请教关于刺绣材料、工艺流程和技艺传承等方面的问题。大家纷纷为澄城刺绣的精湛工艺和文化底蕴所折服,认识到这不仅是传统手工技艺的延续,更是一种精神传播的载体。
此次参观让实践团成员们开阔了眼界,也让他们深刻理解了“非遗”的真正含义。澄城刺绣在一针一线之间,不仅绣出了图案,更绣出了代代相传的家国情怀和人间烟火。
![]()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刺绣工具的场景
当日下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资源工程学院“非遗薪传·匠心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起走进了渭北民俗文化龍东数字博物馆,继续深入探索澄城县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零距离感受渭北大地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民俗魅力。
渭北民俗文化龍东数字博物馆成立于2014年,是一所公益性民办博物馆,也是澄城县文化守望与非遗传播的重要阵地。作为渭北地区颇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收藏展示中心,该馆一直秉持“留住乡愁,守望传统”的理念,常年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并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普及、非遗保护与教育传播等工作。
馆内陈列内容丰富多样,风格质朴亲民。木雕、剪纸、年画、陶器、刺绣、老家具、农具器械等上万件民间工艺精品琳琅满目。从生产工具到生活器皿,从传统服饰再到民俗仪式用品,这些既是渭北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民间延续与传承的体现。每一件展品承载着历史记忆,但更是民间智慧与工匠精神的具象呈现。
在馆员的热情引导下,团队成员一边参观一边交流,认真聆听渭北民俗的历史背景、演变脉络与文化价值,就非遗项目的保护现状、数字化前景等问题展开探讨。这些非遗项目让我们看到了民间文化的根与魂,也激发了我们作为青年人投身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播的责任感。
![]()
![]()
![]()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参观刺绣与布艺展柜
讲解员热情地为大家讲述每一类藏品背后的民俗故事和技艺演变,从古老的尧头窑瓷器烧造,到传统嫁衣与刺绣纹样的寓意,再到民间红色藏品的收集历程。大家频频驻足,惊叹于这些普通民具所蕴藏的文化力量,也为澄城人民在文化传承上的执着与朴实而深深感动。
![]()
图为实践团成员渭北民俗文化龍东数字博物馆与合影留念
这场沉浸式的参观不仅是对澄城非遗文化的深入了解,更是一次对乡土情怀的触动。实践团成员在与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交谈中,感受到当地人民对传统技艺的敬畏、对生活之美的坚守和对文化传承的责任。“在澄城,非遗不仅是一项技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此次走进澄城,同学们不仅领略了刺绣等非遗手工艺的匠心之美,也亲身感受到了乡土文化的厚重和人民的质朴。在未来,实践团还将奔赴宝鸡与延安,继续深入展开非遗调研,挖掘传统技艺与当代青年的连接方式,从而让文化根脉在新时代土壤中枝繁叶茂。
“非遗守护在乡野,青春建功在路上。”澄城刺绣,让实践团在静默的针线中,读懂了文化的厚重,也点燃了传承的热忱。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