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调研团队深入甘肃庆城苹果核心产区,开展了为期6天的深度调研。团队聚焦“技术赋能+市场导向+农户参与”的产业振兴模式,从科研基地到田间果园再到企业车间,系统梳理了庆城苹果产业的升级路径。
(图为调研团成员与庆城苹果试验站站长合影)
试验站:科技破解产业痛点
在甘肃庆城苹果试验站,团队详细考察了“瑞雪”“瑞阳”等新优品种在抗逆性、果实品质等方面的表现差异,以及矮化密植、水肥一体化等前沿栽培技术的应用细节。试验站科研人员现场讲解的“瑞雪”专用果袋技术,有效解决了果实易褐变的难题,显著降低了采后损耗,让团队成员直观感受到科技创新对提升产业效益的关键作用。
(图为试验站科研人员讲解瑞雪套袋技术)
田间地头:农户转型见证效益
走出试验站,团队深入乡镇果园。桐川镇果农龙生栋的经历颇具代表性:“‘瑞雪’刚推广时担心风险,是看到示范园的好收成和政府补贴政策才敢尝试,现在收入比过去翻了一番。”在赤城镇,富士老果园通过实施“两减一增”(减化肥、减农药、增施有机肥)绿色生产模式,显著提升了果实糖度,赢得了客商的青睐,证明了传统产区通过技术升级焕发新活力的巨大潜力。
(图为调研团队与果农龙生栋交流)
产业链:企业模式各显神通
在产业链延伸环节,企业的差异化发展策略引发关注。袁氏果业在采用多种栽培模式的基础上,更倾向于推广易于操作的乔化栽培模式,以降低成本;而居立果业则依托矮化密植技术和自主培育的脱毒种苗,筑牢产品品质根基。其创新的“企农融合”模式(企业统一提供种苗、技术、农资与销售渠道,农户负责果园日常承包管理),有效整合了企业优势与农户劳动力,实现了双赢。
(图为调研团队与袁氏果业负责人访谈)
(图为调研团队与居立果业负责人访谈)
此次调研清晰勾勒出庆城苹果产业振兴的核心要素:依托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解决生产痛点,通过有效示范和政策引导带动果农积极应用新技术实现增收,鼓励企业根据自身定位和市场策略探索多元发展模式,最终形成科技、市场与农户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为苹果产业乃至更广泛的乡村特色产业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2025 年 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铜川市农弃智转实践队深入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镇,在当地多家企业、农业项目开展实地调研。此次调研聚焦生态循环发展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核心议题,旨在系统梳理董家河镇的实践经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
为积极响应新时代青年投身社会实践的号召,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绿筑先锋”实践团于7月正式开启暑期“三下乡”征程。 本次实践以建筑垃圾为核心研究对象,旨在深挖其背后潜藏的社会与环境课题。系列宣传报道将循着“建筑垃圾的由来—破碎分类—‘
2025年8月8日,为深入了解乡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的社会服务需求,探索智慧养老模式在乡村的普及路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新集暖阳队” 赴陕西省揉谷镇新集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原计划通过入户走访的方式调查当地老人与儿童情况,不料突发暴雨,队员们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教育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8月2日至5日, 在指导教师孙启鹏、苟辰楠的带领下,长安大学赴广西北部湾“陆海联结链动新程·一带一路物畅其流”暑期社会实践队 赴广西北部湾开
守望兰梅塬,赓续文脉绘新篇 —— 西安市村落 特色保护区建设实践 2025年7月1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11区2县168村特色保护区建设暑期社会实践团的11名师生奔赴周至县兰梅塬村,在靳亦冰教授带领下开展调研,旨在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