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弦板流韵,皮影传情,岁月失语,唯艺能言。
为深入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5年7月1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弦音板韵传乾州•青春寻迹探非遗”古韵弦板研习社的老师和成员们踏上了前往陕西省咸阳市烟霞镇袁家村的三下乡之旅,开展了2025年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01 溯源弦板皮影 聆听岁月足音
在袁家村,我们有幸与弦板腔和皮影艺术的老艺人进行了深入访谈。老艺人的娓娓道来,讲述着弦板腔与皮影艺术的渊源。弦板腔,以其独特的弦乐和板式变化,诉说着古老岁月里的故事;皮影戏,则凭借灵动的影人、精湛的操作,在光影交错间演绎世间百态。
那些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传说与技艺,如同一幅幅珍贵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让我们深刻领略到这两项非遗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02 品鉴弦板腔调 感悟艺术精髓
访谈过后,我们迎来了一场听觉盛宴——弦板腔表演。那激昂或婉转的旋律,搭配着弦乐的悠扬、板声的清脆,瞬间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故事的世界。老艺人们手中的乐器,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他们对弦板腔的热爱与执着。
我们全神贯注地聆听,感受着节奏的起伏,并向老艺人“取经”,学习乐器的使用技巧。在这一来一往的交流中,我们对弦板腔的理解愈发深刻,也更加坚定了发扬这份艺术瑰宝的决心。
03 观皮影戏传奇 感传统文化魅力
紧随其后,我们踏入了皮影的光影幻境。在艺人的讲解下,我们了解到皮影制作的精细工艺,从选皮、制皮到画稿、雕刻、上色等一系列工序,无一不凝聚着匠人的心血。
随后,一场精彩的《卖杂货》皮影戏表演拉开帷幕。白色幕布后,皮影戏表演者灵活地操纵着影人,配合着富有感染力的唱腔和音效,演绎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情节。小小的皮影在光影中灵动跳跃,仿佛拥有了灵魂,将古代市井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那灵动的影人、跌宕的剧情,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度体验,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无穷魅力。
表演结束后,我们走进了皮影戏后台。当亲手拿起皮影操纵杆的那一刻,我们才真切体会到艺人表演时的不易。在幕后,我们努力尝试让皮影做出各种动作,虽然略显生疏,但每一次尝试都是与这门古老艺术的亲密接触。通过操作皮影,我们对皮影戏的表演艺术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04 探寻历史遗迹 触摸岁月纹理
除了弦板腔和皮影艺术,我们还在袁家村参观了许多老物件。看到“三寸金莲”,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旧时的社会风貌和女性的生活状态;体验文字拓印,触摸着古老文字的痕迹,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这些老物件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静静地陈列在那里,却向我们着过去的故事,让我们在触摸中感悟历史的变迁,在探寻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
此次暑期三下乡走进袁家村探寻非遗活动,是我们与弦板腔、皮影艺术的一次美丽邂逅,也是我们传承非遗文化征程中的重要一站。在这趟旅程中,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与技能,更收获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未来,我们将带着这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执着,继续前行。用青春的活力去传播非遗文化,用不懈的努力去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这些古老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2025 年 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铜川市农弃智转实践队深入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镇,在当地多家企业、农业项目开展实地调研。此次调研聚焦生态循环发展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核心议题,旨在系统梳理董家河镇的实践经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
为积极响应新时代青年投身社会实践的号召,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绿筑先锋”实践团于7月正式开启暑期“三下乡”征程。 本次实践以建筑垃圾为核心研究对象,旨在深挖其背后潜藏的社会与环境课题。系列宣传报道将循着“建筑垃圾的由来—破碎分类—‘
2025年8月8日,为深入了解乡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的社会服务需求,探索智慧养老模式在乡村的普及路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新集暖阳队” 赴陕西省揉谷镇新集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原计划通过入户走访的方式调查当地老人与儿童情况,不料突发暴雨,队员们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教育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8月2日至5日, 在指导教师孙启鹏、苟辰楠的带领下,长安大学赴广西北部湾“陆海联结链动新程·一带一路物畅其流”暑期社会实践队 赴广西北部湾开
守望兰梅塬,赓续文脉绘新篇 —— 西安市村落 特色保护区建设实践 2025年7月1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11区2县168村特色保护区建设暑期社会实践团的11名师生奔赴周至县兰梅塬村,在靳亦冰教授带领下开展调研,旨在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