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至30日,西安思源学院“希望树”爱心支教团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焦岱镇鲍旗寨村顺利开展了为期15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支教活动。在校团委书记朱梦怡、乡村振兴办主任田文的带领下,12名青年学子深入基层,以专业知识和青春热忱赋能乡村教育振兴,用实际行动诠释“饮水思源,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
多元课程播撒成长种子
支教团精心打造了涵盖传统文化、艺术美育、语言表达、科学启蒙、手工实践等领域的多元化素质课程体系。15天里,累计开展教学60课时,课程深度融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三维目标,通过生动互动的教学形式,吸引五十余名乡村儿童全情参与。孩子们在趣味课堂中激发学习兴趣与创造潜能,拓宽知识视野,为暑期生活注入蓬勃生机。
成果汇演绽放成长光芒
7月24日,一场温情洋溢的阶段性成果汇演精彩上演。舞蹈、合唱、朗诵、手势舞等节目轮番亮相,生动呈现了孩子们在艺术素养、表达能力与自信心等方面的显著提升;现场陈列的绘画、书法、手工作品及真挚留言,更成为支教成果最鲜活的注脚,定格孩子们成长的珍贵瞬间。
鲍旗寨村党支部书记谭利均对支教团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希望树”爱心支教团的到来为鲍旗寨村的孩子们带来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全新的视野,不仅弥补了乡村教育在高雅艺术、素质培养上的短板,更让孩子们的精神面貌和学习热情焕然一新,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活力。
深化合作共绘振兴蓝图
带队教师朱梦怡在总结中指出,本次支教活动既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青年学子服务社会的实践课堂,也是深化校地合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行动。她表示,支教团将持续探索“长效化、常态化、多元化”合作模式,未来将推动大学生“三下乡”实践与乡村研学、线上教育深度融合,构建可持续的优质教育资源输送机制,让高校智慧与青春力量持续赋能乡村教育。
此次支教活动不仅为乡村儿童打开了望向广阔世界的窗口,更在田野乡间播撒下教育振兴的种子。当青春力量扎根乡村热土,“希望树”已悄然繁茂。展望未来,西安思源学院将持续以教育星火点亮乡村振兴之路,引导青年学子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淬炼成长,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教育新篇章注入不竭的青春动能。
2025 年 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铜川市农弃智转实践队深入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镇,在当地多家企业、农业项目开展实地调研。此次调研聚焦生态循环发展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核心议题,旨在系统梳理董家河镇的实践经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
为积极响应新时代青年投身社会实践的号召,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绿筑先锋”实践团于7月正式开启暑期“三下乡”征程。 本次实践以建筑垃圾为核心研究对象,旨在深挖其背后潜藏的社会与环境课题。系列宣传报道将循着“建筑垃圾的由来—破碎分类—‘
2025年8月8日,为深入了解乡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的社会服务需求,探索智慧养老模式在乡村的普及路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新集暖阳队” 赴陕西省揉谷镇新集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原计划通过入户走访的方式调查当地老人与儿童情况,不料突发暴雨,队员们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教育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8月2日至5日, 在指导教师孙启鹏、苟辰楠的带领下,长安大学赴广西北部湾“陆海联结链动新程·一带一路物畅其流”暑期社会实践队 赴广西北部湾开
守望兰梅塬,赓续文脉绘新篇 —— 西安市村落 特色保护区建设实践 2025年7月1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11区2县168村特色保护区建设暑期社会实践团的11名师生奔赴周至县兰梅塬村,在靳亦冰教授带领下开展调研,旨在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