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8日-8月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赴西北地区非耕地设施农业发展调研服务队前往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张堡塬村开展“非耕地设施农业创新发展”专题调研。本次调研为响应国家“非粮化”耕地保护政策,探索西北地区非耕地设施农业的发展潜力,助力乡村振兴。调研队通过实地考察、技术交流、农户访谈等形式,深入了解当地非耕地的设施农业利用情况,探索设施农业在边际土地上的应用潜力。
调研队成员在张堡塬村设施农业园区留影。丁鑫羽 供图
科技赋能西吉,破解种植难题
西吉县地处黄土高原,土层深厚,非耕地面积大,传统农业效益较低。调研队走访了张堡塬村的设施农业种植基地,详细了解了当地针对非耕地土壤条件差的问题,采用“客土改良+有机肥”方式提升地力,并引入无土栽培(椰糠、岩棉基质)技术,减少对传统耕地的依赖。同时,通过物联网监测系统实时调控温湿度,提高作物成活率。“我们种的草莓不用土,靠营养液循环供给,不仅节水60%,产量还比传统种植高30%。”园区技术员王师傅说。
调研队成员在技术员王师傅带领下参观设施农业园区。丁鑫羽 供图
走进设施大棚,倾听农户心声
实践团队深入温室大棚,对大棚种植作物进行零距离观察,并围绕设施农业投入成本、技术难点、市场销售等问题与农户进行交流。“以前这片地都没人用,现在改造成温室大棚后,种植番茄、辣椒等经济作物,产量上去了,收入也翻了倍。”当地农户马大姐向队员们介绍。但许多农户反映,虽然设施农业收益高,但初期投入大,技术门槛较高。
调研队成员在设施大棚内与农户马大姐进行交流。丁鑫羽 供图
西吉设施农业模式,助力西北旱区农业转型
在西吉县张堡塬村的实地调研在与农户们的热烈交流中步入尾声。随后,团队举行内部交流会议,每位成员分享调研过程中的所见所想,就非耕地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讨论。带队教师李睿智表示:“西北地区非耕地资源丰富,发展设施农业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促进农民增收。但大部分非耕地设施比较落后,推动最新科研成果尽快落地刻不容缓。” 队员们表示,未来将持续关注西吉县非耕地农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2025 年 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铜川市农弃智转实践队深入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镇,在当地多家企业、农业项目开展实地调研。此次调研聚焦生态循环发展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核心议题,旨在系统梳理董家河镇的实践经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
为积极响应新时代青年投身社会实践的号召,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绿筑先锋”实践团于7月正式开启暑期“三下乡”征程。 本次实践以建筑垃圾为核心研究对象,旨在深挖其背后潜藏的社会与环境课题。系列宣传报道将循着“建筑垃圾的由来—破碎分类—‘
2025年8月8日,为深入了解乡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的社会服务需求,探索智慧养老模式在乡村的普及路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新集暖阳队” 赴陕西省揉谷镇新集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原计划通过入户走访的方式调查当地老人与儿童情况,不料突发暴雨,队员们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教育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8月2日至5日, 在指导教师孙启鹏、苟辰楠的带领下,长安大学赴广西北部湾“陆海联结链动新程·一带一路物畅其流”暑期社会实践队 赴广西北部湾开
守望兰梅塬,赓续文脉绘新篇 —— 西安市村落 特色保护区建设实践 2025年7月1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11区2县168村特色保护区建设暑期社会实践团的11名师生奔赴周至县兰梅塬村,在靳亦冰教授带领下开展调研,旨在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