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含情麦脉实践团:探寻关中麦作文化与非遗的千年共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5-08-11 浏览:

855aab53e28a2d884637ac44ed914b8d_compressed.jpg

近日,为深挖关中麦作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共生逻辑,引导青年学子在基层实践中感悟中华农耕文明根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含情麦脉”实践团深入关中杨凌、宝鸡、铜川、西安四地开展专题调研。团队通过走访非遗传承人、观摩技艺展示、研习农耕文物,系统梳理麦作文明对关中民俗与非遗技艺的塑造历程,探索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守正创新”之路。

cc5d54e952c5500315e855114208131d_compressed.jpg

图为团队走访麦田(供图:彭博阳)

黄土沃土孕麦脉·农耕文明的基因密码

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得益于数万年风成黄土沉积,孕育出我国北方最深厚的旱作农业文明。实践团首站走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从汉代铁犁模型到现代小麦品种改良,见证了麦作文化的千年演进。铜川博物馆的汉代陶仓、铁犁等文物,实证小麦种植技术的体系化发展。团队成员通过体验传统农具,深刻理解“以麦为主”的生产方式如何奠定关中“天下粮仓”的历史地位。

ad9faa2bce3d6b7791a082cd95067f80_compressed.jpg

图为团队参观铜川博物馆(供图:刘宸溪)

麦韵入魂·饮食习俗与生活美学的塑造

麦作文化不仅是生存根基,更塑造了关中人的精神特质与生活美学。在杨凌宁莉餐厅,团队记录省级非遗“杨凌蘸水面”的制作工艺——选用西农“小偃22”小麦,“三根二两”古法标准成就“面白薄筋光、油汪蒜辣香”的舌尖美学。铜川的耀州咸汤面、七里铺蒸饺等面食,共同参与构成关中面食谱系。在民俗方面,凤翔木版年画传承人邰伟伟展示的“男十忙”系列,全面还原小麦耕种全过程;婚嫁花馍的九层叠合、草编“五谷丰登”挂件、长寿面习俗,将农耕祈愿转化为生活仪式。铜川政协常委辛国炜指出:“从播种到收获,漫长的等待和辛勤的劳动,铸就了关中人朴实、坚韧、勤劳的的性格特质,这种特质如同小麦扎根于黄土,深深烙印在文化基因中。” 

ffffa1686202addf56e35241e6e7ec4a_compressed.jpg

图为团队对话杨凌蘸水面传承人赵军朋(供图:彭博阳)

匠心守艺·非遗技艺中的麦作基因表达

团队非遗探索聚焦非遗技艺与麦作文化的共生关系。凤翔木版年画传承人邰伟伟坚持“线条粗犷、色彩艳丽”的传统风格,创作《盛世家园》等融合时代主题的作品,呼吁年轻人“以热爱守护文化根脉”;凤翔草编传承人杨全省以麦秆编织十二生肖、十二星座系列等工艺品,其作品远销海外,带动村民增收,让废弃麦秆蜕变为“金秆”; 耀州面塑传承人崔百来的《五谷丰登》作品,以小麦、石榴元素传递丰收愿景;长安泥塑传承人苗春生的《麦收》凝固农人63°躬身姿态,诠释“脚踏实地”的关中精神。

c6bef23baea14cb88cadc380e19bbf79_compressed.jpg

图为团队对话长安泥塑传承人苗春生(供图:刘宸溪)

物载魂承·非遗技艺的双重文明烙印

调研揭示非遗从物质到精神均深植麦作文明。物质之链:木版年画农事题材、草编麦秆原料、面塑小麦基底,体现“物尽其用”的农耕智慧;精神之脉:非遗作品承载“惜粮重农”集体记忆,如《礼记》“草工”技艺在杨全省绞丝编法中延续。团队提出“守正创新”双轨策略:邰伟伟的抖音推广、杨全省的文创开发、崔百来的现代元素融合,均为活化传承的实践范本。

766d52ff2037d17ca6e054868bd7cad7_compressed.jpg

图为团队对话耀州面塑传承人崔百来(供图:李宇辰)

古今互鉴·麦作文明传承的新章启幕

文献调研与田野调研双重印证文明轨迹,揭示麦作文化与非遗传承的内在联系。宝鸡民俗博物馆先秦谷纹璧麦穗纹饰,与邰伟伟年画中的麦穗符号跨越时空共鸣;《礼记》记载的麦秆工艺,在杨全省九股绞丝技法中赓续;蘸水面“一根面”习俗与农史馆汉代铁犁共同传递“重农惜粮”内核。团队带队老师蒲雨萌表示:“麦作文化是非遗的根基,非遗是麦作文化的载体。传承“麦韵匠心”,需在坚守核心内涵的同时,以创新适配现代需求。”团队精心制作的《麦脉相承》系列纪录片,已完整记录凤翔木板年画、凤翔草编、杨凌蘸水面等非遗。后续团队将继续立足农林学科优势,推动农耕文化与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通讯员:蒲雨萌 白晨旭 邢达云 李金喆)

责任编辑:垣述
相关文章
“时光印记,温暖相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子赴南

“时光印记,温暖相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子赴南

为响应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部署,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桑榆影忆,岁月共话”实践团于2025年7月27日赴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南程村开展以“时光印记,温暖相伴”为主题的助老公益摄影活动。通过为乡村老人拍摄高质量生活影像,弥

“寻迹工业抗战 淬炼时代匠心”实践团:中条山之行悟

“寻迹工业抗战 淬炼时代匠心”实践团:中条山之行悟

为深入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7月27日,材料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寻迹工业抗战 淬炼时代匠心”来到了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云雾缭绕的中条群峰,在抗战的岁月里,是战士眼中家的方向,也是誓死捍卫的防线。它不再仅仅是自然的造物,更升华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含情麦脉实践团:探寻关中麦作文化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含情麦脉实践团:探寻关中麦作文化与

近日, 为深挖关中麦作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共生逻辑,引导青年学子在基层实践中感悟中华农耕文明根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含情麦脉”实践团深入关中杨凌、宝鸡、铜川、西安四地开展专题调研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子赴贵州省安顺市旧州镇开展实践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子赴贵州省安顺市旧州镇开展实践活

文化乃国之重器、民族之魂,对于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坚定不移地推进“将贵州打造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地,加速构建多彩贵州文化强

深耕葡园育人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曹辛庄

深耕葡园育人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曹辛庄

深耕葡园育人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曹辛庄教学实践基地纪实 编辑:黄秀鲜 莫海斌 自1994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创立以来,便肩负着开创中国葡萄酒高等教育、助力产业发展的使命。历经近三十载的探索与积淀,学院不仅在理论研究领域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