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5月至7月,西安财经大学商学院艺苗小分队围绕乡村振兴主题,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文化研学奠定基础、公益活动提前介入、驻村实践深度参与的递进式行动,将专业能力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效,体现了新时代青年在基层实践中的责任与作为。
研学启蒙,播撒文化种子
5月27日,艺苗小分队组织蓝田县三镇三所学校的47名学生走进西安财经大学长安校区,开展文化研学活动。活动中,学生们身着汉服参观校园,在校史馆借助实物展品文字介绍了解学校发展历程,在报告厅参与“OH卡心灵探索”互动活动,在卡片图案与文字的引导下进行自我表达。
次日,团队成员白璇代表团队参加“童心同梦・与爱同行——百所留守儿童学校关爱计划”启动仪式,接过“芯火传承”支教团旗帜。启动仪式后,团队围绕留守儿童心理关爱与农耕文化传承制定详细实施方案,并与爱心169公益组织进行了10余次对接研讨,内容涵盖调研方向、后勤保障及安全预案等,确保后续活动顺利开展。
公益预热,传递夏日温情
6月27日,艺苗小分队成员前往蓝田县灞源镇林青小学,联合西安市爱心169公益服务中心、陕西经济协作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共同开展“夏日送清凉,关爱润童心”公益活动。
捐赠仪式现场,林青小学校长对志愿者的到来表示欢迎,肯定了活动对乡村儿童的实际意义。学校与爱心169公益服务中心共同向陕西经济协作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赠送锦旗,以感谢其对活动的支持。仪式结束后,志愿者组织孩子们开展趣味游戏、手工制作等互动活动,通过协作完成任务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下午,团队在校长陪同下走访两户困境儿童家庭,为每户送去文具、图书等生活学习物资,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家庭生活现状,针对存在的困难提供具体建议,鼓励孩子们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理想的追求。
驻村实践,深耕乡村沃土
7月15日-22日,艺苗小分队前往蓝田县上岱峪村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参与拔草、种植土豆、晾晒五味子等农事劳作,全程体验从作物养护到收获处理的农业生产环节;队员们走访了驻村志愿者、村干部及残疾户,深入了解当地道路与灌溉设施等基础设施修缮进度、以传统种植为主的产业在交通与劳动力等方面面临的瓶颈,以及残疾户等群体在生活、就业中遇到的实际困境。针对当地留守儿童,组织开展OH卡互动与曼陀罗绘画等艺术疗愈活动,助力其心理健康建设;为拓宽当地蜂蜜外销渠道,队员们系统策划并实施直播推广。直播中,他们详细介绍产地环境、产品品质等特性,实时解答观众疑问,多维度宣传当地蜂蜜。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中,艺苗小分队成员通过参与乡村生产、对接发展需求,形成对乡村振兴路径的立体认知。队员们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具体方案,如设计直播推广模式解决农产品外销问题,开发艺术疗愈课程服务留守儿童,整理乡村发展建议为当地规划提供参考。这种“实践—认知—再实践”的过程,既让成员体会到乡村振兴的复杂性,也彰显了青年学子在基层治理中的价值,其探索的“校地联动、专业赋能、持续跟进”模式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可借鉴经验。未来,艺苗小分队将与蓝田县乡村建立长效对接机制,持续跟踪特色产品电商运营、推进留守儿童常态化服务,依据乡村新需求调整实践方向,为乡村振兴持续贡献力量。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