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至7月,西安财经大学商学院艺苗小分队围绕乡村振兴主题,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文化研学奠定基础、公益活动提前介入、驻村实践深度参与的递进式行动,将专业能力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效,体现了新时代青年在基层实践中的责任与作为。
研学启蒙,播撒文化种子
5月27日,艺苗小分队组织蓝田县三镇三所学校的47名学生走进西安财经大学长安校区,开展文化研学活动。活动中,学生们身着汉服参观校园,在校史馆借助实物展品文字介绍了解学校发展历程,在报告厅参与“OH卡心灵探索”互动活动,在卡片图案与文字的引导下进行自我表达。
次日,团队成员白璇代表团队参加“童心同梦・与爱同行——百所留守儿童学校关爱计划”启动仪式,接过“芯火传承”支教团旗帜。启动仪式后,团队围绕留守儿童心理关爱与农耕文化传承制定详细实施方案,并与爱心169公益组织进行了10余次对接研讨,内容涵盖调研方向、后勤保障及安全预案等,确保后续活动顺利开展。
公益预热,传递夏日温情
6月27日,艺苗小分队成员前往蓝田县灞源镇林青小学,联合西安市爱心169公益服务中心、陕西经济协作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共同开展“夏日送清凉,关爱润童心”公益活动。
捐赠仪式现场,林青小学校长对志愿者的到来表示欢迎,肯定了活动对乡村儿童的实际意义。学校与爱心169公益服务中心共同向陕西经济协作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赠送锦旗,以感谢其对活动的支持。仪式结束后,志愿者组织孩子们开展趣味游戏、手工制作等互动活动,通过协作完成任务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下午,团队在校长陪同下走访两户困境儿童家庭,为每户送去文具、图书等生活学习物资,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家庭生活现状,针对存在的困难提供具体建议,鼓励孩子们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理想的追求。
驻村实践,深耕乡村沃土
7月15日-22日,艺苗小分队前往蓝田县上岱峪村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参与拔草、种植土豆、晾晒五味子等农事劳作,全程体验从作物养护到收获处理的农业生产环节;队员们走访了驻村志愿者、村干部及残疾户,深入了解当地道路与灌溉设施等基础设施修缮进度、以传统种植为主的产业在交通与劳动力等方面面临的瓶颈,以及残疾户等群体在生活、就业中遇到的实际困境。针对当地留守儿童,组织开展OH卡互动与曼陀罗绘画等艺术疗愈活动,助力其心理健康建设;为拓宽当地蜂蜜外销渠道,队员们系统策划并实施直播推广。直播中,他们详细介绍产地环境、产品品质等特性,实时解答观众疑问,多维度宣传当地蜂蜜。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中,艺苗小分队成员通过参与乡村生产、对接发展需求,形成对乡村振兴路径的立体认知。队员们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具体方案,如设计直播推广模式解决农产品外销问题,开发艺术疗愈课程服务留守儿童,整理乡村发展建议为当地规划提供参考。这种“实践—认知—再实践”的过程,既让成员体会到乡村振兴的复杂性,也彰显了青年学子在基层治理中的价值,其探索的“校地联动、专业赋能、持续跟进”模式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可借鉴经验。未来,艺苗小分队将与蓝田县乡村建立长效对接机制,持续跟踪特色产品电商运营、推进留守儿童常态化服务,依据乡村新需求调整实践方向,为乡村振兴持续贡献力量。
2025 年 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铜川市农弃智转实践队深入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镇,在当地多家企业、农业项目开展实地调研。此次调研聚焦生态循环发展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核心议题,旨在系统梳理董家河镇的实践经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
为积极响应新时代青年投身社会实践的号召,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绿筑先锋”实践团于7月正式开启暑期“三下乡”征程。 本次实践以建筑垃圾为核心研究对象,旨在深挖其背后潜藏的社会与环境课题。系列宣传报道将循着“建筑垃圾的由来—破碎分类—‘
2025年8月8日,为深入了解乡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的社会服务需求,探索智慧养老模式在乡村的普及路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新集暖阳队” 赴陕西省揉谷镇新集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原计划通过入户走访的方式调查当地老人与儿童情况,不料突发暴雨,队员们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教育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8月2日至5日, 在指导教师孙启鹏、苟辰楠的带领下,长安大学赴广西北部湾“陆海联结链动新程·一带一路物畅其流”暑期社会实践队 赴广西北部湾开
守望兰梅塬,赓续文脉绘新篇 —— 西安市村落 特色保护区建设实践 2025年7月1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11区2县168村特色保护区建设暑期社会实践团的11名师生奔赴周至县兰梅塬村,在靳亦冰教授带领下开展调研,旨在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