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至8月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赴西安市雁塔区,围绕“人民城市人民建”主题,聚焦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开展了为期16天的专题调研与服务。 学子们深入基层,以雁塔区主要商圈、交通节点人流密集区域的公共设施(如公交站台座椅、分类垃圾桶、导向标识、绿化设施等)为具体研究对象,足迹覆盖兴善寺东/西街、朱雀大街、文娱巷、红小巷、雁塔西路、长安中路(双向)、小寨西路、小寨东路(单向)等路段。团队通过实地调研,为打造更宜居、便民的城区环境贡献青年智慧与力量。
图为调研主要范围。李金嫚供图。
实践团深入基层,采取实地踏勘与多方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研:
1.实地测量记录:团队对区域内30多处重要节点进行详细踏勘,使用测量工具记录公共设施的现状、布局及存在问题。
2.广泛收集民意:成员们与环卫工人、城管执法人员及市民面对面交流,听取他们对设施便利性和维护情况的意见反馈。
3.紧密对接管理方:作为雁塔区城管执法局委托项目,团队全程与管理部门保持沟通,确保调研内容契合实际管理需求。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调研与访谈。陈静怡 绳静怡 李金嫚供图。
基于扎实的一手调研和数据分析,实践团将核心任务定为编写《雁塔区公共设施规划管理指南》。该指南旨在为管理部门提供覆盖设施规划、建设到维护全过程的操作建议,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实际问题,如候车座椅不足、部分区域环卫设施超负荷、设施损坏维修慢等,以提升城市公共服务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图为团队部分成果。绳静怡 陈静怡供图。
通过本次实践,实践团成员运用专业知识参与优化城市环境、为改善公共设施提出建议,深刻体会到“城市细节体现治理温度”的内涵,也感受到城市建设的责任重大。
本次社会实践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深化“三下乡”活动、推动高校智力服务地方发展的具体行动举措,通过实践不仅有效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生动展现了青年学子深入基层、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为“人民城市”建设贡献了青春力量。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