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安财经大学“黄土之上·红音燎原队”:溯民歌之魂 承陕北之声

西安财经大学 2025-08-11 浏览: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杜圳)2025年7月,西安财经大学“黄土之上·红音燎原队”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延安市与榆林市,探究陕北民歌发展历程,挖掘其精神内核,剖析红色文化遗产活态化保护与当代传承路径,探寻有效延续与创新发展方式。

1.jpg

图为实践队在党徽广场合影

一、思想铸魂育新人:红色研学筑牢精神根基

为响应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实践育人要求,西安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国武带队赴延安开展红色研学实践,全体实践队成员参与。开班仪式在延安大学举行,李国武发表动员讲话,结合自身学“延安精神”经历,勉励同学们在延安“沉浸式”感悟精神力量,投身民族复兴伟业。

实践队通过“理论学习 + 旧址寻访 + 情景教学”三维学习模式,在延安开展了一场生动的红色教育。延安大学惠小峰教授在讲座中系统解读延安精神内涵。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枣园、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等旧址,重温革命峥嵘岁月,追寻往昔历史足迹,深切感受延安精神的深邃内涵。大家纷纷表示,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

2.png

图为实践队参与研学活动开班仪式

3.png 

图为实践队在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实地调研

4.png

图为实践队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实地调研

5.png

图为实践队在杨家岭革命旧址实地调研

二、寻访民歌源流:以历史脉络挖掘文化内核

陕北民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 年 6 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要流传于陕西北部延安市和榆林市。它是黄土高原文化结晶,风格高亢粗犷、质朴率真,展现当地民众生活情感与地域性格。实践队以“追根溯源”为主线,深入其发源地调研。

实践队先后前往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延安文艺纪念馆、陕北民歌博物馆、榆林市“三馆一中心”,队员聆听讲解员讲述陕北民歌,仿若穿越回激情岁月,见证其在陕北热土生根发芽,成为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珍贵历史照片与饱含深情的艺术作品,如生动的历史教科书。从劳动号子到信天游,从革命歌曲到新时代赞歌,每首民歌都承载着陕北人民情感与智慧,记录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

在延安歌舞剧团,党总支书记张亚卫为实践队开展《从陕北民歌唱到天下红歌》专题授课,阐述陕北民歌在全国革命歌曲传播中的基础地位、艺术特色及影响。随后,实践队到延安文化艺术中心剧院欣赏《永远的信天游》演出,该演出融合非遗元素与现代舞台技术,为非遗传承提供新思路。

6.png

图为实践队在延安文艺纪念馆实地调研

7.png

图为实践队在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实地调研

8.png

图为实践队与延安歌舞剧团召开座谈会

9.png

图为实践队与延安陕北民歌传承发展研究会召开座谈会

3c4f42b6-3c10-47d7-a6f5-3e19568be270.png

图为实践队在陕北民歌博物馆实地调研

11.png

图为实践队在榆林“三馆一中心”实地调研

12.jpg

图为延安市歌舞剧团高老师为实践队演唱陕北民歌

三、对话传承力量:以多方对话探索当代延续

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队组织多场座谈会,与文旅局、陕北民歌传承人、文艺工作者、当地民众和文化学者深入交流。

实践队在榆林市文旅局和文化馆,调研民歌当代传承及文旅融合中的传承推广策略与未来规划。通过“民歌 +”创新模式,将传统艺术与短视频、文创产品结合,让古老民歌焕发生机。工作人员表示:要守住民歌根脉,使其融入年轻人生活。此次调研让队员认识到,陕北民歌是黄土高原文化基因和时代印记,其保护传承需守正创新,让这一文化瑰宝在新时代更耀眼。

实践队与延安陕北民歌发展研究会、延安歌舞团座谈,专访吕政轩教授及周淋、杜嬿暇老师,探寻陕北民歌艺术特质与当代价值。座谈会上,老一辈传承人讲述民歌传承历程,生动展现了民歌从民间土壤生根发芽到成为文化瑰宝的传承历程。吕政轩教授阐释艺术特色与文化传承价值,助实践队构建理论认知。榆林纪博中心创新实践亮眼,通过数字化采录、新媒体传播、现代艺术表达展现传统文化转化路径。此次交流让队员们深受启发,认识到陕北民歌是黄土高原文化基因和时代印记,传承要恪守本真、与时俱进。

13.png

图为实践队与榆林学院吕教授交流座谈

14.png

图为实践队榆林市文化馆负责人交流

15.png

图为实践队采访纪博中心工作人员

16.png

图为实践队采访陕北民歌传承人

17.png

图为实践队采访《永远的信天游》表演者

在校园调研中,实践队走进榆林学院,与专业老师交流,感受文化传承挑战,了解“五乐”育人体系和“红色基因 + 地域文化”双轨育人模式意义。参观校史馆发现该校作为“陕北秧歌国家级基地”和“陕北民歌省级基地”,将文化传承融入办学灵魂。之后,实践队在延安市新区高级中学与王东红老师及学生交流,学生表示学习经典民歌能掌握演唱技巧、读懂革命故事。调研还发现,该校每年“三节一会”开幕式融合陕北民歌等元素举办文化盛宴,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

18.png

图为实践队参观榆林学院校史馆

19.png

图为实践队采访延安市新区高级中学王老师

20.png

图为采访延安市新区高级中学学生

21.png

图为实践队队员街头采访

22.jpg

图为实践队队员街头采访

23.jpg

图为实践队队员街头采访

24.jpg

图为实践队队员街头采访

如今,这些年轻的身影仍在为传统传承奔走着。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不仅对社会调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在思政教育的浸润下,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与使命感。 实践队以陕北民歌为蓝本,将所学所悟所感转化为调研报告、文创设计与宣讲课程,让黄土高原的歌声在新时代焕发更蓬勃的生命力。

25.png

图为实践队在延安大学窑洞广场前合影


责任编辑:王欣悦 杜圳
相关文章
长安大学社会实践队专访作家达真,共话“两路”精神时

长安大学社会实践队专访作家达真,共话“两路”精神时

2025年7月15日, 为深入探寻 “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 ” 的 “ 两路 ” 精神内涵,汲取奋进力量,长安大学 “ 擎两路薪火探雪域通衢 · 聚川藏红韵颂天路新篇 ” 暑期社会实践队于 成都市 专访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华清池爱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华清池爱

2025三下乡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爱国主义宣传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7月20日至2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爱国主义宣传暑期社会实践团在临潼区华清池景区及周边社区开展了为

长安大学学子高原攻关 “智慧天路” 数字技术破解冻土

长安大学学子高原攻关 “智慧天路” 数字技术破解冻土

长安大学学子高原攻关 “智慧天路” 数字技术破解冻土施工难题 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青藏高原G109国道旁,无人机群精准盘旋采集地形数据,长安大学司伟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与西藏天路工程师紧盯屏幕,实时分析沥青路面施工参数。这场跨越校企的联合攻坚,正推动

青马扬帆在西部 青烛助航正当时——陕师学子为神木头

青马扬帆在西部 青烛助航正当时——陕师学子为神木头

陕西大学生网讯 (通讯员 高琳娜、涂梦蕊、杨子依)在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神木头村活动基地里,“红烛耀心·青马筑爱”儿童成长训练营正在火热开展中。陕西师范大学“青烛助航”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带着孩子们投入新的课程,这场七彩假期的成长之旅,正以更

长安大学学子暑假赴吕梁探访前青塘村振兴密码

长安大学学子暑假赴吕梁探访前青塘村振兴密码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贺文卓) 红色基因粽香浓 8月10日中午,暑气蒸腾着前青塘村的土地, 前 青塘 九年制学校 的孩子们 与 长安大学“渭水 启 航 , 绘梦青塘”实践队的 实践队员们 脚步轻快地走向那座承载着村庄厚重记忆的乡贤馆。这次 的 行走,让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