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调研队于8月4日探访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近距离观察了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科技力量。去年8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当地环保志愿者的殷切嘱托言犹在耳,十堰市市委、市政府以“1336”智慧监测体系扛起守水护水的千钧重担。
![]()
图为团队在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的合影 通讯员 张煜科供图
“天罗地网”的精密监测
今年以来,丹江口水库向北方调水83.38亿立方米,累计已达727亿立方米。智慧监管平台显示,水质在丹江口境内实现显著提升:水从陕西白河进入湖北十堰进库时,一类水是96天,二类水234天。从湖北十堰进入河南淅川陶岔站出库时,一类水289天,二类水77天。
“1336”体系以指挥中心为核心,三大平台、三支队伍、六大系统协同发力。水库水质监测系统如敏锐“哨兵”,在河流关键节点每4小时自动推送水质数据,人工站每周复核,一旦河流水质月均值低于标准,系统点位立即由绿转红报警。重点排污企业监管系统则在企业电表、进出水口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控设备运行与排污指标——用电量停滞预示设备异常,进水指标偏低暴露雨污混流,出水超标则指向治理不力,任何异常均触发执法响应。地下管网则由“管道机器人”深入探测,其高清镜头能精准捕捉管网错接、破损与滴漏,为修复提供“导航”。
![]()
图为指挥中心的主控台 通讯员 张煜科供图
水陆空立体巡护的硬核守护
环库岸线监控系统编织起“天眼”网络:卫星遥感每3天全域扫描,识别水质异常与漂浮物;2313公里库岸线上260个智能摄像头,搭配特殊算法,实时捕捉漂浮物、非法捕捞等行为;20架无人机每日三次自动巡飞重点区域,画面实时回传。车辆监控系统严防水质威胁,通过识别车身特征与车牌,对闯入防护区的车辆即时拦截。
执法力量同样完成智慧升级。水利、公安、渔政等部门精兵强将组成水上综合执法大队,分七个防区驻守趸船,配备执法艇、无人机及记录仪,日夜巡查水域、执行智慧指令。陆上综合巡护队伍则紧盯无法在线监管的小微企业,每周实地检查排污状况。
![]()
图为丹江口水库水质保护陆上综合巡护队伍监管系统 通讯员 张煜科供图
自然与科技共筑的生态屏障
通过于指挥中心人员交流,我们令人惊叹的是,丹江口水库水质主要依靠自然净化之力。指挥中心人员介绍:“水库内的鱼、水草和植物构成天然净化系统,坝上并无人工净水设施。”一类水的稳定达标,正是生态自愈能力与智慧监测体系协同作用的最佳证明。
从卫星遥感织就的“天网”,到深入地下管网的“机器人医生”,再到日夜巡护的综合执法队伍,丹江口水库以“1336”智慧体系织就立体防护网。这不仅是科技赋能生态治理的典范,更是十堰人民为“北方水井”清澈奔流所立下的无声誓言——一泓清水的北上之路,正在智慧与决心的守护下,绵延不绝。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