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走进长治堆锦博物馆,触摸丝绫里的非遗温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5-08-19 浏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走进长治堆锦博物馆,触摸丝绫里的非遗温度

为挖掘传统工艺价值,传承非遗文化基因,7月21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匠心传艺,薪火相传”暑期实践团奔赴山西长治堆锦博物馆,沉浸式触摸堆锦技艺脉络,在丝绫裁剪与色彩堆叠间,聆听非遗传承的时代强音。

踏入博物馆:开启堆锦艺术之门

古朴的展陈空间里,一盏盏柔和的灯光,为丝绫堆锦作品镀上温润光晕——从恢弘的《丹凤朝阳》,到细腻的《晋商驼队》,丝绫以“剪”为笔、“堆”为墨,在平面上勾勒出立体的山河岁月,将成员们拽入堆锦技艺与民俗文化交融的奇妙世界。


(1).jpg


对话传承人:感受手艺的坚守

实践团成员们与一位堆锦技艺传承人围坐交谈。他身上带着常年与丝绫、浆糊打交道的独特气息,指尖的痕迹诉说着与这门手艺相伴的岁月。

谈及堆锦,传承人打开了话匣子。聊起传承,他话语间多了些感慨。这门手艺费时间、考验心性,现在愿意沉下心学的人不多,但他觉得只要有人还喜欢、还愿意了解,就有继续做下去的意义。没有激昂的言辞,却在平实的话语里,让成员们感受到了一份对传统手艺的执着坚守。这份坚守,或许正是非遗能跨越时光的力量所在。


(2).jpg 


 

青春共传薪:让匠心住进时光里 

交流结束时,实践团成员们看着满室堆锦作品,心中涌动着对非遗文化的敬畏与热爱。那些丝绫堆叠的色彩里,藏着老手艺的温度;那些剪痕勾勒的线条中,凝着代代相传的匠心。大家纷纷表示,要把这份震撼与感动带回校园,用画笔临摹堆锦的纹样,用文字记录手艺的故事,在班级分享会上讲讲这些丝绫如何“生长”出立体的风景。

或许我们未必能成为堆锦技艺的继承者,但可以做传统文化的“传声筒”——在和朋友聊天时提起这门古老的艺术,在看到传统手工艺时多一份驻足与欣赏。让更多人知道,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展品,而是活着的文化基因,需要我们用青春的目光去注视,用真诚的心意去守护。


(3).jpg 


此次堆锦博物馆之行,让实践团成员们明白:传承非遗,未必需要惊天动地的行动,有时只是一份“记得”与“分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实践团将带着这份感悟,在日常中传递堆锦之美,让这门手艺的光芒,借着年轻的声音,飘向更远的地方。


责任编辑:侯香薷
相关文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