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丹心桥-青禾调研团于8月4日走进丹江口市小水滴志愿服务联合会,探访这支守护“北方水井”的民间力量。就在调研前夕,该联合会在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评选中摘得“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桂冠,成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守护的闪亮名片。
图为小水滴志愿联合会的标牌 通讯员 张煜科供图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大水缸”核心,丹江口肩负着453平方公里水域守护重任。2021年10月,在市委宣传部引领下,小水滴志愿服务联合会应运而生,迅速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环保志愿网络。如今,361个注册志愿组织、16.2万名志愿者如奔涌的清流,以“人人争做守井人”的信念,共同托举起“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庄严承诺。
“志愿红”守护“生态绿”
誓言化为行动,志愿者的足迹遍布库岸线。他们化身政策“宣传员”,让护水理念深入人心;担当河岸“清道夫”,清理漂浮物守护碧波;成为河道“巡逻兵”,捍卫水域健康;亦是青山“园丁”,植绿护绿涵养水土。每一次弯腰捡拾、每一次耐心劝导,都是对“守井人”身份的生动诠释。五星级志愿者蒋德新,62岁,市清漂志愿者。这位“祖传渔民”为了一库碧水,含泪告别了“一生所爱”——那养活了三代人的9条船。双脚虽已上岸,心却永远留在了库区。每日行走几万步,在2000多米的河岸线来回巡查12个多小时,时常累得直不起腰,他依然坚持打捞。短短半年间,就有1000多人在他的感召下加入了护水队伍。
图为协会内的各项荣誉 通讯员 张煜科供图
创新机制激活长效动能
联合会不仅是行动先锋,更是智慧枢纽。开发专属微信小程序与大数据平台,以科技赋能志愿服务精细管理,活动启动后,志愿服务机构接收项目并征集志愿者,随后开展培训阶段,实施服务,处理疑问,形成闭环系统;出台《环保志愿服务激励嘉许办法》,从政治礼遇到医疗关怀,11个维度五个星级,让奉献者感到荣幸,为志愿精神注入持久活力。
图为协会的活动运行流程 通讯员 张煜科供图
从一滴水的初心到江河般的志愿力量,小水滴联合会印证了众志成城的伟力。面向未来,联合会将继续深化制度化、常态化、品牌化建设,以更坚实的步伐,确保首都人民的甘甜之水,永远清澈,永远奔流。这滴滴汇聚的“小水滴”,已然成为中华大地上守护绿水青山最动人的志愿力量。
2025 年 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铜川市农弃智转实践队深入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镇,在当地多家企业、农业项目开展实地调研。此次调研聚焦生态循环发展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核心议题,旨在系统梳理董家河镇的实践经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
为积极响应新时代青年投身社会实践的号召,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绿筑先锋”实践团于7月正式开启暑期“三下乡”征程。 本次实践以建筑垃圾为核心研究对象,旨在深挖其背后潜藏的社会与环境课题。系列宣传报道将循着“建筑垃圾的由来—破碎分类—‘
2025年8月8日,为深入了解乡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的社会服务需求,探索智慧养老模式在乡村的普及路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新集暖阳队” 赴陕西省揉谷镇新集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原计划通过入户走访的方式调查当地老人与儿童情况,不料突发暴雨,队员们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教育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8月2日至5日, 在指导教师孙启鹏、苟辰楠的带领下,长安大学赴广西北部湾“陆海联结链动新程·一带一路物畅其流”暑期社会实践队 赴广西北部湾开
守望兰梅塬,赓续文脉绘新篇 —— 西安市村落 特色保护区建设实践 2025年7月1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11区2县168村特色保护区建设暑期社会实践团的11名师生奔赴周至县兰梅塬村,在靳亦冰教授带领下开展调研,旨在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