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及推动数字教育下沉的号召,西安理工大学“青禾振兴”支教团队,于7月19日至7月24日前往陕西省蓝田县玉山镇玉山社区,开展支教社会实践活动,为蓝田县教育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团成员在玉山镇合影
7月19日,陕西省蓝田县玉山镇突降大雨,持续的降雨导致乡间道路泥泞湿滑。西安理工大学“青禾振兴”支教团队按计划于当日启动支教实践,面对突发天气状况,队员们提前整理好教学物资、携带教具前往支教地。
实践团成员冒雨赴约赶往支教地
支教队严格按照既定课表,在 5 天时间里有序开展各项教学与实践活动。上午时段聚焦知识传授,开设网络安全、信息检索、趣味化学、生活知识科普等课程,结合一对一作业辅导,帮助孩子们巩固学业知识。其中,“如何从网络获取知识” 课程成为重点,队员们通过实例讲解、实操演示,教会孩子们运用学习网站和软件自主学习,培养信息检索能力。下午则以素质拓展为主,将非遗文化引入玉山社区希望小屋。孩子们在队员的指导下参与非遗漆扇制作,在传统工艺中感受文化魅力;七彩绘石、羽毛球教学、踢毽子、棋艺课堂等活动同步开展,助力孩子们全面发展。
实验小课堂孩子们绽放的惊喜笑容
团队特别发起“梦想搭桥计划”,旨在为乡村儿童与高校学子搭建直接对话的桥梁。活动中,队长刘露了解到学生张嘉铭立志报考军医类大学,对医学解剖领域充满兴趣,便立即发挥自身资源优势,联系相关高校学生开展线上交流,围绕临床医学解剖知识与军校管理模式进行深度分享;针对关注飞机制造的张嘉乐,也专门对接了相关高校的本硕毕业生,专题解答战斗机马赫环等专业问题,助力其加深对目标高校的了解。交流中,高校学子们还向孩子们表达了殷殷期盼与祝福。该计划让孩子们得以近距离接触目标领域的专业人士,不仅解答了专业困惑,更明晰了实现梦想的路径,将“点燃梦想的种子”转化为具体的资源链接行动,为短期支教赋予了更长效的意义。
张嘉乐、张嘉铭与高校学生视频连线
团队同步开展家访活动,深入学生家中与家长、孩子面对面交流。家访中,队员们重点了解孩子们的日常学习状态、学业难点及学习习惯,同时详细询问家庭网络配备情况、孩子对网络的使用频率与用途,全面掌握乡村儿童在学习及网络应用方面的实际状况,为后续开展更具针对性的帮扶提供了一手资料。
实践团成员展开家访活动
此外,团队成员还依托自身专业优势搭建了信息检索小网站,孩子们可依托网站资源寻找到更加便捷高效的检索方法。这一模式有效打破了短期支教的时空限制,让“来即热、走即冷”的困境得到破解,真正实现了“授人以渔”的长效帮扶,让教育资源的暖流持续滋养乡村儿童的成长之路。
下课后孩子们驻足被网站吸引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虽已落幕,但西安理工大学“青禾振兴”支教队的行动并未止步。团队将持续优化网站功能,深化“梦想搭桥计划”的资源链接效能,把家访中收集的需求转化为长效帮扶举措。队员们也将带着实践中的收获与思考,在学业与实践中不断精进。未来继续以专业所长反哺乡村教育,让“铸剑授柄”的理念持续传递,为更多乡村儿童的成长与梦想保驾护航,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2025 年 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铜川市农弃智转实践队深入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镇,在当地多家企业、农业项目开展实地调研。此次调研聚焦生态循环发展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核心议题,旨在系统梳理董家河镇的实践经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
为积极响应新时代青年投身社会实践的号召,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绿筑先锋”实践团于7月正式开启暑期“三下乡”征程。 本次实践以建筑垃圾为核心研究对象,旨在深挖其背后潜藏的社会与环境课题。系列宣传报道将循着“建筑垃圾的由来—破碎分类—‘
2025年8月8日,为深入了解乡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的社会服务需求,探索智慧养老模式在乡村的普及路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新集暖阳队” 赴陕西省揉谷镇新集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原计划通过入户走访的方式调查当地老人与儿童情况,不料突发暴雨,队员们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教育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8月2日至5日, 在指导教师孙启鹏、苟辰楠的带领下,长安大学赴广西北部湾“陆海联结链动新程·一带一路物畅其流”暑期社会实践队 赴广西北部湾开
守望兰梅塬,赓续文脉绘新篇 —— 西安市村落 特色保护区建设实践 2025年7月1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11区2县168村特色保护区建设暑期社会实践团的11名师生奔赴周至县兰梅塬村,在靳亦冰教授带领下开展调研,旨在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