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探访杨家庄兵工厂遗址:陕西工院青年学子在红色热土上赓续军工精神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2025-08-13 浏览:

杨家庄位于左权县芹泉镇,村庄依山傍沟而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9师于1937年11月率先在杨家庄建立了“炸弹厂”,成为八路军开辟时间最早、建成规模最大、武器制造最完备的兵工厂,在抵御日寇侵略的峥嵘岁月中,该厂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铸就了传之久远、利在千秋的中国军工精神,既见证了军工发展史的艰辛历程,更铭刻着八路军兵工战士为抗日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

659049b4cbf71e6643b36998d3286f2.jpg

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7月23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寻迹工业抗战 淬炼时代匠心”三下乡实践团盛踏着盛夏的脚步,走进山西省左权县芹泉镇杨家庄村,探访杨家庄抗战时期兵工厂遗址,这座依山而建的院落群,正以沉默而厚重的姿态,向青年学子铺展80多年前八路军军工救国的壮阔历史画卷。

屏幕截图 2025-08-13 205438.jpg

在杨家庄太行军工文物展厅内,泛黄的生产日志与锈迹斑斑的武器原型交相辉映,生动还原了老厂长杨锡禄带领工人攻坚克难的奋斗场景:没有图纸就拆解敌械逆向研发,缺乏钢材就收集民间铁器重新冶炼,硬是在山洞车间量产出手榴弹、地雷等武器。尤其令人动容的是,他们仿制的日式“甜瓜弹”、改良的掷弹筒,以及自主研发的多口径适配子弹,为129师等部队提供了关键火力支撑,成为军民同心抗敌的有力见证。

31dd14e802df6f38a6b121c7ed45d7f.jpg

“当第一缕阳光照进窑洞车间,锤头与钢砧的交响便唤醒了沉睡的山谷”实践团成员赵怡轩的深情朗诵,如一把钥匙打开了杨家庄那段尘封的军工往事,为这段红色历史注入了鲜活温度。她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将团队成员带回那个靠信仰照亮黑夜的年代:军工战士们在油灯下绘制图纸,在寒风中锻造零件,用汗水与智慧凝结成保家卫国的利器。这场沉浸式朗诵让红色记忆具象化,更在在场所有人心中播下了传承的种子。

24a4dbd563d56c1eda2d9958888754b.jpg

杨家庄旧址不仅是红色精神的传承地,更应该成为文明新风的践行地。志愿者们开展的普通话推广活动,让五湖四海的访客都能清晰聆听这里的红色故事—用标准语讲述秘密交通站的传奇,用共同语重温军民同心的岁月,让杨家庄的精神火种传遍更广。同时,夏季来临,旧址周边水域渐成隐患,珍爱生命、预防溺水刻不容缓。针对夏季水域安全隐患,团队在旧址周边张贴防溺水宣传海报,普及“远离野泳、结伴而行、备好装备”的安全准则,用实际行动守护红色热土。

微信图片_20250729225145.jpg

“这些沉默的旧址,诉说的不仅是兵工发展史,更是中华民族在危难中不屈的抗争史。”指导教师赵佳恒的话语掷地有声。此次实践活动让青年学子在历史现场感悟初心使命,在红色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随着越来越多青年走进这片热土,杨家庄兵工厂的精神火种正跨越时空,在新时代青年心中燎原生长,让太行精神在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

4eeccb516ddedbe913fd94665b2d7e7.jpg


责任编辑:晴空
相关文章
陕西工大实践团走进富平 120 师誓师旧址

陕西工大实践团走进富平 120 师誓师旧址

七月流火,初心滚烫。7 月 20 日,陕西工业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寻迹工业抗战 淬炼时代匠心” 三下乡实践团一行,踏着先辈足迹奔赴陕西富平八路军 120 师誓师旧址。在这片镌刻着民族抗争史诗的红色土地上,青年学子以崇敬之心触摸历史温度,以赤诚之志传承革

探访杨家庄兵工厂遗址:陕西工院青年学子在红色热土上

探访杨家庄兵工厂遗址:陕西工院青年学子在红色热土上

杨家庄位于左权县芹泉镇,村庄依山傍沟而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9师于1937年11月率先在杨家庄建立了“炸弹厂”,成为八路军开辟时间最早、建成规模最大、武器制造最完备的兵工厂,在抵御日寇侵略的峥嵘岁月中,该厂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铸就了传之

“时光印记,温暖相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子赴南

“时光印记,温暖相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子赴南

为响应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部署,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桑榆影忆,岁月共话”实践团于2025年7月27日赴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南程村开展以“时光印记,温暖相伴”为主题的助老公益摄影活动。通过为乡村老人拍摄高质量生活影像,弥

“寻迹工业抗战 淬炼时代匠心”实践团:中条山之行悟

“寻迹工业抗战 淬炼时代匠心”实践团:中条山之行悟

为深入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7月27日,材料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寻迹工业抗战 淬炼时代匠心”来到了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云雾缭绕的中条群峰,在抗战的岁月里,是战士眼中家的方向,也是誓死捍卫的防线。它不再仅仅是自然的造物,更升华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含情麦脉实践团:探寻关中麦作文化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含情麦脉实践团:探寻关中麦作文化与

近日, 为深挖关中麦作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共生逻辑,引导青年学子在基层实践中感悟中华农耕文明根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含情麦脉”实践团深入关中杨凌、宝鸡、铜川、西安四地开展专题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