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新时代青年投身社会实践的号召,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绿筑先锋”实践团于7月正式开启暑期“三下乡”征程。本次实践以建筑垃圾为核心研究对象,旨在深挖其背后潜藏的社会与环境课题。系列宣传报道将循着“建筑垃圾的由来—破碎分类—‘变废为宝’的可能性”脉络展开,力求全方位呈现该领域的现状与变革潜力。
实践首站,团队走进陈阳寨建材拆迁市场。作为建筑垃圾的重要源头之一,这里清晰镌刻着城市更新换代的印记。伴随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旧建筑拆除与新建筑崛起的交替中,大量废弃砖石、混凝土块、木材及各类装修残余物持续产生。
队员们深入拆迁现场,通过与施工人员细致交流,梳理出建筑垃圾产生的主要成因:一是老旧房屋因年限过久、结构老化进入拆除周期;二是城市规划调整引发的大规模建筑变动,如道路拓宽、商业区改造等工程。多重因素叠加,造就了如今堆积如山的建筑垃圾,成为城市发展中亟待破解的环境难题。
在“筑梦绿乡、青春同行”的旗帜引领下,实践团的成员们怀揣着对乡村生态建设的热忱,通过对现场的实地考察清晰地了解到,当前建筑垃圾的回收处理工作主要依托先破碎后分拣的核心方式有序推进。为了最大限度降低运输成本、减少二次污染,按照资源就近利用原则,拆迁现场创新性地采用了移动粉碎设备。这些设备如同一个个高效运转的 “移动工厂”,将大块的混凝土、砖块等分解成较小的颗粒。随后,通过精准的分拣工艺,把其中的钢筋、木材等可回收物与其他物料分离开来,确保每一种资源都能得到合理利用。
经过这一系列精细的技术工艺处理后,原本的建筑垃圾摇身一变,成为了品质达标的再生骨料,为后续的道路铺设、场地平整等工程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真正让 “变废为宝” 从理念转化为了生动的实践,实现了对建筑垃圾资源的再利用,大大减轻了城市更新建设的经济成本和环保压力。
展望未来,实践凝聚的智慧力量将为破解城市环境难题持续助力,这群青年也将带着实践所得,如同怀揣着珍贵种子的耕耘者,在更广阔舞台上践行青春使命,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2025 年 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铜川市农弃智转实践队深入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镇,在当地多家企业、农业项目开展实地调研。此次调研聚焦生态循环发展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核心议题,旨在系统梳理董家河镇的实践经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
为积极响应新时代青年投身社会实践的号召,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绿筑先锋”实践团于7月正式开启暑期“三下乡”征程。 本次实践以建筑垃圾为核心研究对象,旨在深挖其背后潜藏的社会与环境课题。系列宣传报道将循着“建筑垃圾的由来—破碎分类—‘
2025年8月8日,为深入了解乡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的社会服务需求,探索智慧养老模式在乡村的普及路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新集暖阳队” 赴陕西省揉谷镇新集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原计划通过入户走访的方式调查当地老人与儿童情况,不料突发暴雨,队员们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教育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8月2日至5日, 在指导教师孙启鹏、苟辰楠的带领下,长安大学赴广西北部湾“陆海联结链动新程·一带一路物畅其流”暑期社会实践队 赴广西北部湾开
守望兰梅塬,赓续文脉绘新篇 —— 西安市村落 特色保护区建设实践 2025年7月1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11区2县168村特色保护区建设暑期社会实践团的11名师生奔赴周至县兰梅塬村,在靳亦冰教授带领下开展调研,旨在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