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变废为宝” 之路——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绿筑先锋实践团暑期 “三下乡”实践活动

2025-08-14 浏览:

为积极响应新时代青年投身社会实践的号召,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绿筑先锋”实践团于7月正式开启暑期“三下乡”征程。本次实践以建筑垃圾为核心研究对象,旨在深挖其背后潜藏的社会与环境课题。系列宣传报道将循着“建筑垃圾的由来—破碎分类—‘变废为宝’的可能性”脉络展开,力求全方位呈现该领域的现状与变革潜力。 图片3.png

实践首站,团队走进陈阳寨建材拆迁市场。作为建筑垃圾的重要源头之一,这里清晰镌刻着城市更新换代的印记。伴随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旧建筑拆除与新建筑崛起的交替中,大量废弃砖石、混凝土块、木材及各类装修残余物持续产生。

图片1.png

队员们深入拆迁现场,通过与施工人员细致交流,梳理出建筑垃圾产生的主要成因:一是老旧房屋因年限过久、结构老化进入拆除周期;二是城市规划调整引发的大规模建筑变动,如道路拓宽、商业区改造等工程。多重因素叠加,造就了如今堆积如山的建筑垃圾,成为城市发展中亟待破解的环境难题。

在“筑梦绿乡、青春同行”的旗帜引领下,实践团的成员们怀揣着对乡村生态建设的热忱,通过对现场的实地考察清晰地了解到,当前建筑垃圾的回收处理工作主要依托先破碎后分拣的核心方式有序推进。为了最大限度降低运输成本、减少二次污染,按照资源就近利用原则,拆迁现场创新性地采用了移动粉碎设备。这些设备如同一个个高效运转的 “移动工厂”,将大块的混凝土、砖块等分解成较小的颗粒。随后,通过精准的分拣工艺,把其中的钢筋、木材等可回收物与其他物料分离开来,确保每一种资源都能得到合理利用。

图片2.png

经过这一系列精细的技术工艺处理后,原本的建筑垃圾摇身一变,成为了品质达标的再生骨料,为后续的道路铺设、场地平整等工程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真正让 “变废为宝” 从理念转化为了生动的实践,实现了对建筑垃圾资源的再利用,大大减轻了城市更新建设的经济成本和环保压力。

展望未来,实践凝聚的智慧力量将为破解城市环境难题持续助力,这群青年也将带着实践所得,如同怀揣着珍贵种子的耕耘者,在更广阔舞台上践行青春使命,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张广生
相关文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