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碳寻转型迹绘生态长卷,绿筑钢城梦传青春力量——长安大学唐山实践圆满收官

长安大学建功立业 2025-08-16 浏览: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部署要求,全面了解唐山市绿色转型的实践成效,7月21日,长安大学“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抵达河北唐山曹妃甸区,对当地湿地保护状况展开实地调研。

湿地栖鸟护生态,青春聚力守自然

  曹妃甸湿地景区总面积达540平方公里,其中包含110平方公里的省级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堪称北方最大的滨海湿地之一。实践团队深入当地,采访了居民对湿地保护及低碳生活方式的认识与感悟,并对保护现状进行了实地取景记录。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湿地保护的每一步坚守,都是对自然承诺的切实践行,这份执着中蕴含着守护生态的坚定力量。

05b4a489fd9f85e9525159c991bb0620.png

曹妃甸湿地实地调研

荒滩崛起产业城,绿色转型示范路

  唐山曹妃甸城市馆系统性地展现了曹妃甸从昔日的盐碱荒滩蝶变为现代化滨海新城的辉煌历程。团队成员详细了解了曹妃甸在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布局及创新成果,对其“向海而兴、以港强区”的发展战略有了深刻认识;通过沙盘模型和影像资料,队员们解码了"向海图强"战略背后的绿色发展逻辑,见证了曹妃甸推进工业发展的惊人蜕变,深刻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路径。

3969403258eddc818f61447f3cc14012.png

曹妃甸城市馆参观调研

碧海金沙融画境,生态文旅共潮生

  曹妃甸揽月湾作为滨海休闲与生态融合的示范区,是近年来曹妃甸新城重点实施的岸线生态修复与环境提升项目,旨在打造“水碧、滩净、岸绿、湾美”岸线风光。滨海盐碱地绿化技术在曹妃甸取得重大突破,沙滩修复工程中植入的耐盐碱植物,既固沙护岸又成就景观;唐山市曹妃甸海草床生态保护修复案例入选2025年全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15个典型案例,这种"生态为基、文旅为媒"的发展模式,正通过"生态+"模式焕发新生,为滨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此次实践,我们不仅触摸到曹妃甸的发展脉搏,更深刻认识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和谐平衡,是自然馈赠与人文智慧的深度融合。作为青年学子,我们将带着这份对“发展”的深刻理解,在未来的学习与实践中,更加主动地思考如何为区域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让青春的脚步与时代的需求同频共振。

8728dcebfecd3b91797ae1b82d6f8ac8.png

合照


责任编辑:梁惠强
相关文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