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关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号召,近日,长安大学赴河北唐山“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唐山市胥各庄,聚焦南湖生态公园,开展绿色转型之路的实践调研。
旧厂转型焕新彩 运河两岸展生机
唐山市胥各庄地处唐津运河畔,曾因工业兴起而机器轰鸣,如今在绿色转型中重焕生机。这里守护着工业遗产的“根脉”,绘就了生态发展的“新景”。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们深入当地社区,聆听老党员们讲述胥各庄煤矿厂及钢厂绿色转型的历程故事,记录群众服务人员对当地绿色产业发展政策的贯彻实施。
穿越历史的浓重煤烟,实践队员们抵达胥各庄的煤河,这里的钢厂退休工人讲述了政府对环境保护及能源结构调整政策的落实情况。政策引领为民生实践锚定方向,民生实践为政策落地注入活力,二者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核心理念下,共同勾勒出胥各庄迈向幸福生活的清晰轨迹。
唐山市胥各庄走访调研
塌陷重生披绿装 南湖焕彩谱新章
南湖生态公园坐落于唐山市区南部,这片“城市绿肺”曾是开滦煤矿采煤沉降区,矿渣遍布,年排工业废水超800万吨,土壤重金属超标率65%,水体黑臭、生物绝迹,是城市“疮疤”。
经生态修复转型为环境优美的“城市会客厅”。自1996年起,唐山以治污、引水、植绿为抓手推进修复:采用“三级湿地净化+生物膜过滤”工艺,建成120万平方米人工湿地,累计处理污水超3.2亿吨,水质达地表水Ⅲ类,浮游生物从5种增至43种;通过“充填复垦+地形微改造”,投入1800万立方米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将23处15米深塌陷坑改造为水域与陆地,新增1.8万亩土地,生态绿地占78%;先以沙打旺等先锋植物改良3.5万亩土壤,再引入120余种乡土树种构建立体植被,森林覆盖率达42%,年固碳5.6万吨,较初期提升380%。
实践队员们通过居民访谈,深刻体会"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实践力量。如今的南湖作为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的5A级景区,是京津冀首个"生态修复与城市更新"示范基地,其治理技术纳入国家技术指南,书写了荒芜变锦绣的绿色传奇。
唐山市南湖生态景区走访调研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通过本次实践,实践队员感受到绿色转型不仅促进了经济的提质增效,更显著改善了生态环境。作为青年学子,今后应积极投身绿色转型实践,在参与过程中拓宽视野、锤炼能力,以青春之力守护绿水青山。
合影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