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与绿色发展部署,7月19日至30日,长安大学“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朱文婕、白晓帅的指导下,赴河北唐山开展实践活动。建工学院青马班以“生态保护、低碳转型、精神传承”为核心,通过实地调研、企业走访、座谈交流、入户访谈等方式,系统研究唐山从传统工业重镇向生态宜居之城的转型路径,挖掘绿色发展的实践经验与精神动力。
图为实践团队指导老师为实践队员作行前培训
生态保护与修复:绘就“疮疤”变“锦绣”的生态长卷
唐山的生态转型,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实践队深入调研唐山多个生态修复示范点,实地感受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和谐共生。
在曹妃甸湿地,队员们观测记录生物多样性的同时,聆听居民讲述黑水变清波的环保故事;在曹妃甸城市馆,通过动态沙盘领略盐碱荒滩如何蝶变为亿吨大港;漫步揽月湾,探究生态修复+文旅开发的融合创新模式;深入南湖生态公园,从采煤塌陷区到城市会客厅的华丽转身中,读懂科学治理的磅礴力量;在丰润区压库山村,收集村民对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体悟绿色发展需要统筹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进一步坚定了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信念。
产业绿色转型:奏响“钢铁硬实力”向“绿色新动能”的变奏曲
实践队深入调研唐山产业转型路径,聚焦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升级实践。在走访中发现: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创新应用绿色建造智慧驾驶舱和BIM+GIS技术,实现施工全流程数字化管控;中铁十六局五公司探索工程+新能源模式,打造林光互补示范项目;唐山规划展览馆与工业博物馆通过沙盘对比,生动展现产业升级历程。队员们深刻感受到科技创新对传统产业转型的支撑作用,更加坚定了服务绿色发展的专业信念。
工业遗产与城市更新:激活“历史印记”成“转型养分”的密码
唐山的转型实践开创性地实现了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的有机融合。走进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实践队通过参观博物馆展和《黑色长河》主题展,全面了解中国近代矿业发展史;井下探秘游的实景体验让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参与不同时期开采场景,感受“特别能战斗”精神。
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完整记录了唐胥铁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唐胥铁路钢轨与“龙号”机车模型,诉说“以煤兴路、以路兴城”的传奇,实践队见证开滦从单一采煤向多元产业的转型。
在胥各庄片区,实践队通过走访老党员和退休工人,深入了解到工业遗产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协同推进机制。这些鲜活案例充分证明,工业遗产既是城市记忆的载体,更是转型发展的重要资源。
抗震精神传承:凝聚“废墟重生”为“精神动力”的磅礴力量
唐山的转型之路,始终浸润着抗震精神的底色。实践队员走进唐山抗震纪念馆,从凝结着生存希望的“救命粮”、为灾民遮风挡雨的“救灾帐篷”,到勾勒重生蓝图的重建规划图,三件承载着特殊记忆的物件,串联起那段惊心动魄的抗灾救灾与重建历程,让“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变得可触可感。唐山地震遗址公园中,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的断壁残垣、纪念墙上24万遇难者名字,无声诉说苦难与坚韧。值守老人含泪道:当年我们靠互助精神重建家园,今天用同样信念建设绿色家园。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抗震精神不仅是灾难中的坚韧,更是转型路上的动力——从废墟上重建家园的奇迹,为今日绿色转型注入了攻坚克难的勇气。
此次社会实践,青马学员们通过多维度调研,见证了唐山在生态保护与修复上从“疮疤”到“锦绣”的蝶变,在产业绿色转型中从“钢铁硬实力”到“绿色新动能”的跨越,在工业遗产与城市更新方面从“历史印记”到“转型养分”的融合,以及抗震精神从“废墟重生”到“精神动力”的传承。队员们不仅收获了宝贵经验,更坚定了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服务绿色发展、传承伟大精神的信念,立志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贡献青春力量。
合影
西安邮电大学“青禾智创”团队赴洛南县,以科技赋能农业,参与实操、研学交流,还感悟红色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与绿色发展部署,7月19日至30日,长安大学“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朱文婕、白晓帅的指导下,赴河北唐山开展实践活动。建工学院青马班以“生态保护、低碳转型、精
近日,长安大学“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河北省唐山市,先后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唐山抗震纪念馆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铭记苦难辉煌,感悟精神伟力 在 唐山抗震纪念馆, 实践队员们通过历史图片、影像资料等,回顾了1
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部署,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近日,长安大学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二十二冶”)开展调研走访,深化校企合作,共探绿色发展路径。 产教融合育新才 校企协同促转型 在
为深入了解大豆产业发展现状,探索校社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新路径,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豆志耕耘赋能振兴”调研考察团前往黑龙江省嫩江市,开展了系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田间地头,探寻大豆种植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