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赴一带一路沿线“匠心传艺,薪火相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5-08-19 浏览:

当指尖拂过层层堆叠的丝绸,当目光撞上金箔勾勒的纹样,时间仿佛在山西长治堆锦博物馆的展厅里凝固。我们的三下乡队员于2025年7月21日踏上这片浸润着晋商文化的土地,在指尖翻飞的非遗技艺里,读懂了山西人藏在丝绸褶皱里的浪漫与坚守。

图片1.png 


实践队员欣赏馆内展品

长治堆锦,又称“上党堆锦”,是山西独有的传统手工艺。不同于刺绣的针线穿梭,堆锦更像“立体的绘画”——工匠们将彩色丝绸剪成形态各异的碎片,经熨烫、堆砌、粘贴,让平面的绸缎“站”起来。展厅里一幅《八仙过海》尤其令人惊叹:吕洞宾的拂尘飘着银丝,何仙姑的花篮缀着珍珠,近看是丝绸的细腻光泽,远观却有油画般的立体层次。

博物馆的角落藏着一间“堆锦实验室”,年轻的设计师们正在尝试用堆锦技艺做现代文创:手机壳上的堆锦猫咪、书签上的堆锦山水,精美的堆锦摆件。“老手艺不能只躺在博物馆里。”负责创新研发的老师指着墙上的订单,“去年我们和汉服店合作的堆锦发簪,一下子卖出去两千多个。”队员们看着那些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的碰撞,忽然明白: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能跟着时代“生长”的生命。

图片2.png 


实践队员采访非遗传承人

“这手艺,得耐住性子。”堆锦传承人给队员们演示时,枯瘦的手指捏着比指甲盖还小的丝绸碎片,在绷好的画板上调整许久。从选料、染色到剪贴、堆砌,一件简单的堆锦小品要经过30多道工序,复杂的大幅作品更是需要团队协作数月。

图片3.png

实践队员与非遗传承人合影

离开时,夕阳透过博物馆的雕花窗棂,给展厅里的堆锦作品镀上了一层金边。那些堆叠的丝绸仿佛活了过来,在光影里轻轻晃动。原来山西的“厚重”不止在古城墙和老陈醋里,还在这些能被触摸、能被感知的丝绸褶皱里——它是晋人对生活的热爱,是手艺里的“慢慢来”,更是代代相传的“不服输”。

所谓非遗,不过是一群人把热爱的事,做了一辈子;所谓传承,不过是后来者接过那把剪刀时,眼里闪着同样的光。


责任编辑:后一秒
相关文章
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 2503 团支部开展多馆联动红色革命

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 2503 团支部开展多馆联动红色革命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深耕产学研融合,砥砺创新新征程

深耕产学研融合,砥砺创新新征程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③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③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①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①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