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柴启航)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7月11日至7月20日,长安大学赴山西运城“追溯文明源脉远,守护生态辉光长”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七彩盐湖、运城博物馆等地,围绕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展开实地调研。
生态调研—解码修复密码 见证绿色蝶变
实践队员走进运城盐湖生态保护区、禹都公园、宝鼎公园与凤凰湖森林公园,在生态画卷中探寻解读密码,于自然脉络中筑牢绿色信仰。盐湖之畔,“古盐道”遗迹与实时生态监测屏交相辉映,从“裸露滩涂”到“候鸟乐园”,让队员读懂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共生之美;禹都公园内,葱郁植被与湖畔居民相映成趣,从“绿色肺泡”的调节效能到居民脸上的惬意笑容,让队员体会生态改善与民生福祉的紧密相连;宝鼎公园中,青铜鼎雕与智能光影相映生辉,从“耗能照明”到“低碳光影”,让队员领悟绿色改造对生态画卷的无声守护;凤凰湖森林公园里,覆绿矿坑与阵阵松涛交织共鸣,从“荒山矿壁”到“林海潮声”,让队员领悟生态修复的磅礴力量。队员在探寻中坚定信念,于感悟中传承使命,以青春之力续写河东大地的绿色守护篇章。
文明寻访—溯源历史遗存 感悟文化传承
实践队员走进运城博物馆、李家大院、飞云楼与河东池盐博物馆,在千年遗存中追溯文明脉动,于历史积淀中感知不息薪火。运城博物馆中,从早期农耕器物到盐池兴衰关联的遗存,读懂“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宝贵资源”的深意,触摸文明未曾断裂的根脉;李家大院里,“孝悌力田”的砖雕与“富时不俭贫时悔”的家训历经岁月仍焕发光彩,晋商“义利并举”的精神底色在时光中绵延,见证千年善文化的传承;飞云楼上,无钉榫卯挺过数百年风雨,古人“天人合一”的营造智慧跨越时空,彰显文明韧性的不息脉动;河东池盐博物馆内,古盐器、盐道图静静诉说“因盐兴邦”的往事,“资源塑造文明”在千年间持续回响。队员在实践中聆听千年回响,于感悟中笃定传承之责,深知这不息的文明脉动,正是华夏大地最深厚的底气。
从盐湖新生的碧波到森林公园复绿的山峦,从城市公园的盎然生机到文明遗产的永续传承,实践队员以脚步丈量生态修复的足迹,用目光捕捉文明与自然共生的辉光。这一路调研,不仅见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更读懂了生态文明建设中“守护根脉、延续文脉”的深层密码。青年当以实践为始,让绿色脉搏与千年文脉同频共振,续写守护新篇。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