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旅深度融合成为时代发展新趋势,青年投身社会实践服务、实现自我价值需求日益高涨的时代浪潮中,西安财经大学“志在雁行队”在西安多地开展了为期9天的文旅志愿服务活动。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旨在通过志愿服务缓解景区人员压力,更致力于实地深入探索文旅赋能大学生成长的多维路径,为高校社会实践育人与文旅行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图为实践团队队员合照(供图 颜露蕊)
周密筹备筑牢实践根基。为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推进,“志在雁行队”在出发前进行了细致的规划。团队根据成员各自的专业背景和技能特长,划分为调研组、推文组、宣传组、视频组和财务组五个专项小组,明确分工。筹备阶段,团队多次推演行程细节,涵盖物资采购、交通路线及紧急预案等。活动期间,团队坚持每晚召开总结会议:各组组长汇报当日进展,梳理问题与不足;队长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次日行程,细化分工。通过这种高效的安排,团队以充分的准备,周密的安排,为实践之旅筑牢基础。
图为开会场景(供图 罗佳钰)
扎根一线践行志愿担当。当下,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促进文化交流传承的重要力量。但在旅游旺季时,热门景点游客数量呈爆发式增长,景区志愿者数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这不仅影响游客的游览体验,也给景区管理和服务带来挑战。因此,“志在雁行队”的队员们前往钟鼓楼、陕西历史博物馆、城南客运站、西安城墙和雁塔区青年服务站五个站点,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文明引导、人流疏导和旅游咨询等志愿服务,为游客提供便利,缓解景区服务压力。
在钟鼓楼,队员们站在售票处旁,耐心指导游客进行线上购票,详细讲解免票政策的适用范围;在安检口前,协助工作人员指引游客有序排队过安检,提醒游客遵守安检规定,注意携带物品的安全;在存包处,帮助游客免费寄存大件行李,提醒游客参观不能带打火机;在钟鼓楼内部,监督游客参观时的行为,及时进行文明劝导,提醒游客爱护文物、保持安静,为钟鼓楼的安全参观环境增添保障。
图为队员在钟鼓楼存包处帮助游客寄存行李(供图 罗佳钰)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外,行李寄存处的队员们面对游客关于收费寄存流程的询问,始终保持微笑,耐心细致地讲解从收费标准、寄存时长到取件方式的每一个关键信息。在综合服务窗口,面对络绎不绝的游客和“票怎么预约、能不能现场买票”等各类问题,队员们条理清晰地解答,帮助游客快速了解预约流程,还详细掌握各种门票优待政策,确保每一位游客都清楚进馆要求 。
图为队员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帮助游客操作存包小程序(供图 罗佳钰)
城南客运站里,售票区的队员们手把手引导旅客完成从车次筛选、时间确定到支付完成的购票全流程。进站口的队员们则面对旅客关于车次、候车厅位置、行李托运等疑问,凭借提前储备的知识和对站内环境的熟悉,给予全面、准确的解答。
图为队员在城南客运站帮助游客购票(供图 罗佳钰)
在西安城墙景区,考虑到线上购票对部分游客存在困难,队员们主动上前,一对一指导游客使用微信小程序完成门票购买,将复杂操作流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演示。队员们还向游客系统介绍景区内部设施分布,推荐城墙周边特色美食和小众打卡点,助力游客深度领略古城文化魅力。
图为队员在西安城墙为游客指引文旅景点(供图 赵培雯)
在雁塔区青年服务站,队员们为需要帮助的行人免费提供口罩、饮用水、雨衣雨伞等物资。当外地游客对周边景点存在疑问时,队员们结合自身了解和提前准备的资料,给出合理的游玩建议和路线规划。
图为队员在青年服务站给游客取口罩(供图 白诗萌)
多维行动拓展活动价值。在开展志愿服务的同时,团队同步推进调研工作:通过采访景区工作人员及大学生志愿者、设计实施问卷调查,收集文旅实践与大学生成长关联性的一手数据。为扩大活动影响,团队在校内组织了宣传活动,向同学介绍志愿服务情况。这种“校外实践与校内宣传”的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度和参与意愿。
图为队员在宣传外展上进行宣传(供图 沈妍)
这个暑期,“志在雁行队”不仅为大量游客提供了切实的服务,更通过调研与宣传,收集到文旅实践与大学生成长关系的相关数据。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志在雁行队”成员们成长路上的一段宝贵经历,更是她们将小我融入大我、践行青年担当的生动缩影。未来,西安财经大学“志在雁行队”将继续秉持初心,联合校内专业教师,探索高校社会实践与文旅产业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为推动文旅事业发展和大学生成长贡献更多力量。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