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践队生态调研:解码强降雨下径流规律,以科研实践赋能生态保护

三下乡实践 2025-08-19 浏览:

为深入研究强降雨下黄土沟坡地表径流和根土层壤中流对不同草被盖度的响应,助力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保学院“赴杨凌水土保持野外试验站专业实践队“于2025年7月18日开启三下乡实践之旅。此次三下乡实践之旅以杨凌水土保持野外科学实验站为依托,聚焦不同草被盖度下黄土坡地径流特性,通过模拟降雨试验,为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与水土保持策略优化提供科学支撑,在践行生态研究使命中迈出坚实步伐。

微信图片_20250818132247.jpg

图为团队在杨凌水土保持野外科学实验站的合影 通讯员 王越供图


 明确目标意义,锚定生态研究方向

 本研究以杨凌水土保持实验站(陕西省杨凌区马超岭高陡边坡水力侵蚀观测站)为平台,以裸地为对照,探究25%、50%、75%、>90%草被盖度下,地表径流、壤中流的产流差异。旨在明晰不同草被盖度条件下,初始产流时间、产流过程及径流强度变化,深入研究强降雨下黄土沟坡地表径流和壤中流对草被盖度的响应。

微信图片_20250818132321.jpg

图为实验场所 通讯员 王越供图

地表径流与壤中流是土壤侵蚀关键动力,剖析其在不同草被盖度下的变化规律,能助力解锁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识别减蚀高效的草被盖度类型。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状,明确草被盖度对径流特性的影响,可为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可为全面评估草被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优化区域水循环中的作用提供有效支撑,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改善筑牢理论根基。

 梳理研究脉络,推进模拟降雨试验

为深化研究,此次实践选取草被恢复良好的咸阳市杨凌区马超岭为研究区,以坡面尺度上的不同草被盖度为研究对象,布设不同草被盖度的径流小区开展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揭示强降雨下地表径流、根土层壤中流对草被盖度的响应 。

image.png

图为实践队员在进行实验 通讯员 王越供图

7月18日,实践队成员在杨凌野外实验站开展第一阶段计划,在对降雨模拟、径流监测相关仪器开展全面“体检”并完成雨强率定后,开始初步预降雨试验。此次预降雨试验严格统一土壤含水量,降低前期水分差异干扰,为后续模拟试验筑牢匀质基础,确保研究起点精准 。7月21日至8月11日,实践进入“降雨模拟攻坚期”。队员们依据草被盖度梯度,有序开展模拟降雨,把不同盖度的径流小区,变成探索水土奥秘的“生态实验室”。每7天聚焦5个小区完成数据采集,冒雨坚守监测点位,紧盯径流起始、流量变化,像捕捉生态“脉搏跳动”,细致记录雨滴叩击土地、水流穿梭草间的动态,从一次次降雨“脉动”里,捕捉径流响应草被盖度的细微变化 。8月12开始实践转入“数据解码阶段”。实践队成员分工合作,整合分析实验记录结果,把零散监测数据编织成“生态密码链”,挖掘草被盖度与径流、泥沙的潜在关联,让沉默数据“开口说话” 。

微信图片_20250818132315.jpg

图为模拟降雨实验 通讯员 王越供图

从设备调试到模拟降雨,从数据采集到初步分析,每一步都凝聚着每一位成员对生态保护的责任与担当。通过本次实践,团队成员不仅将深化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机理的认知,更有望为区域生态修复提供可落地、可推广的科学方案,让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守护黄土高原绿水青山的坚实力量,以实际行动诠释农林科研工作者助力生态强国的使命,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绿色发展注入科研动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杨凌水土保持野外试验站专业实践队“将始终奋进于黄土高原生态保护的征程中,以实践为笔、以数据为墨,为生态科研与应用贡献青春力量,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黄土高原的生态实践中熠熠生辉,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西农智慧与力量。








责任编辑:赵斯焓
相关文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践队生态调研:解码强降雨下径流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践队生态调研:解码强降雨下径流规

为深入研究强降雨下黄土沟坡地表径流和根土层壤中流对不同草被盖度的响应,助力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保学院“赴杨凌水土保持野外试验站专业实践队“于2025年7月18日开启三下乡实践之旅。此次三下乡实践之旅以 杨凌水土保持野外科

高扬红色旋律 谱绘乡村振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蒲公英实

高扬红色旋律 谱绘乡村振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蒲公英实

如何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的大事要事。 为积极探索红色资源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实践,以新媒体弘扬红色精神,以短视频助力红色文旅,以文旅高质量发展构建乡村全面振兴格局,2025年8月3日至5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蒲公英实践队赴

“葡” 写新篇助振兴,GIS赋能绘蓝图 —— 西农资环学

“葡” 写新篇助振兴,GIS赋能绘蓝图 —— 西农资环学

为深入探索遥感和GIS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2025 年 7 月 20 日至 7 月 30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赴陕西杨凌新集村特色产业发展实践团前往新集村,开展了为期 10 天的葡萄产业智慧化发展主题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图 1队

才智播种乡村梦,教育先行育国基丨听见来自群山的回响

才智播种乡村梦,教育先行育国基丨听见来自群山的回响

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素,其发展水平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整体和谐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协同发展布局的深入推进,乡村支教作为促进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关键举措,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乡村教育作

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青春赋能

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青春赋能

2025 年7月20日至7月30日,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展了为期10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以 “青春助力振兴,实践点亮乡村” 为宗旨,通过政策宣讲、文化传承、红色教育、美育浸润、实用服务及调研献策等多元行动,为革命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