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探寻南昌起义的历史足迹,感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坚定信念,传承 "八一精神" 的红色基因,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科学院赴江西省南昌市党史学习暑期社会实践团于2025年7月22日走进贺龙指挥部旧址,在这座见证了中国革命重要转折的建筑里,重温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
坐落于南昌市子固路165号的贺龙指挥部旧址,原为中华圣公会宏道堂,是一座融合了中式传统与西式风格的三层建筑。1927年7月,贺龙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进驻此处,将这座教会中学改造成南昌起义的总指挥部。作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的每一寸砖瓦都镌刻着革命先辈的壮志豪情,三楼窗口至今保留的三处弹痕,更是当年激战的无声见证。
南昌贺龙指挥部旧址(1927年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所在地).jpg
图为南昌贺龙指挥部旧址
上午10时,实践团成员们踏入这座红色建筑,首先被入口处《周贺会见》的油画所吸引。画面中,周恩来与贺龙目光坚定地注视着前方,再现了1927年7月28日那个决定中国革命走向的时刻 —— 正是在这里,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任命贺龙为起义军总指挥,这次会面后,贺龙将指挥部设在此处,与刘伯承、周逸群等同志共同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
图为再现1927年周恩来与贺龙会面场景的画作
在复原的军官会议室里,藤编沙发椅、老式手摇电话与长方形会议桌静静陈列,仿佛仍能听见 7 月 31 日贺龙召开军事会议时的慷慨陈词:"国民党叛变了革命,只有跟着共产党,中国革命才有希望!"
图为贺龙召开起义军事会议的场所
随着队员们进入展厅,墙上的电文记录把我们带回1927年7月那个关键时期。当时,汪精卫以“东征讨蒋”为名,调叶挺、贺龙部队乘“江平号”前往九江,实为图谋解除共产党武装。一旁的展板说明揭示了真相:7月20日,李立三、谭平山等人在九江召开紧急会议,首次提出“南昌暴动”的设想。兵力表显示,敌军有9万人,而起义军仅2万余人,形势严峻。7月23日,贺龙在九江得知起义计划后,这位尚未入党的将领坚定表示支持,为起义带来了希望。
图为起义决策军政背景相关资料
接着队员们来到圣公会小洋楼的台阶前,木质铭牌记录了一个决定性时刻。1927年7月30日,贺龙在此召开军官会议,指向300米外的敌指挥部,郑重宣布:“已下决心跟党走了”。走上二层,贺龙仅9平方米的卧室兼办公室令人印象深刻。
图为贺龙小楼简介资料
图为贺龙办公室
这次寻访,我们触摸弹痕累累的窗棂,凝视兵力悬殊的部署表,深刻体会到“铁心跟党走”的分量。那间9平方米的指挥室,见证了贺龙的运筹帷幄;刻进砖石的百姓心声,彰显了人民对革命的支持;瑞金小学里的入党誓言,展现了贺龙对信仰的执着追求。这一切都在诉说:伟大始于平凡,忠诚贵在坚守。这次寻访不是终点,而是我们新青年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使命的新起点。
图为三下乡队伍在贺龙指挥部旧址前合影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