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长安大学:探寻千年瓷韵,继承传统文化的火炬

2025-08-19 浏览:

近日,怀着对传统陶瓷文化的浓厚兴趣,我们踏上了前往铜川的调研之旅,先后走访了唐宋耀瓷文化产业园区、耀州窑博物馆遗址及耀瓷文化产业园,在实地探访中触摸千年耀瓷的历史脉络,感受传统工艺与现代产业融合的独特魅力。

我们首先来到了唐宋耀瓷文化产业园区。步入园区,现代设计与传统元素的融合扑面而来。在这里,不仅能看到按照古法复原的制瓷工坊,工匠们现场演示拉坯、施釉、烧制等工序,让同学们直观感受耀瓷制作的复杂过程;还能参观到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厂房,了解耀瓷在传承传统工艺基础上的创新发展。在与园区负责人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近年来,园区通过“文化+产业”的模式,将古老的耀瓷文化与现代产业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园区积极与多所院校合作,成为了创作和实训基地,吸引了众多人才汇聚于此。目前已入驻12家陶瓷相关生产企业各有专攻——有的专注于耀州窑文物复仿制,让博物馆里的珍品“重现人间”;有的深耕陶瓷创意雕塑,将地域文化融入立体艺术;还有的探索窑变釉色与兰花瓷工艺,不断拓展耀瓷的表现边界。“我们与多所院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就是希望让年轻力量带着新想法加入,让老手艺接上新时代的地气。”负责人的话,让我们看到传统技艺在当代传承中的“破圈”之道。

图2.jpg

图为实践队员正在近距离观赏瓷器

之后我们参观了耀瓷文化产业园,进一步了解耀瓷文化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在青灰色的仿古建筑群里,我们看到非遗传承人在工坊中演示刻花技艺:铁笔游走于素坯之上,转瞬便是一朵盛放的莲花;拉坯机前,老师傅手掌轻拢,一团陶泥便在旋转中渐成器形。原材料的选取到成品的展示,通过对制瓷过程的了解,我们对耀州瓷器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图1.jpg

图为实践队员与游客分享鉴赏心得

走进耀州窑博物馆遗址,仿佛穿越回了千年前的窑火时代。遗址内保存完好的古窑炉、散落的瓷片残件,无声地诉说着耀州窑昔日的辉煌。我们详细了解了耀州窑的发展历程、制瓷工艺特点以及在我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从唐代的粗犷大气到宋代的精美雅致,在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前驻足沉思,我深刻体会到古代工匠们的智慧与匠心。

这次调研,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耀瓷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创新活力。传统工艺从不是束之高阁的文物,而是可以通过创新与时代接轨的宝贵财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做传统文化的“旁观者”,更要成为“参与者”与“传播者”。未来,我们将带着这份感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用青春力量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新动能,让千年瓷韵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

责任编辑:苏数数
相关文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