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古村保护新路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子赴洛南县助力非遗活化

原创 2025-08-20 浏览:

2025 年 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 “园林学院赴洛南县古民居调研队” 深入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石坡镇金鞍村鞑子梁,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 “非遗活化背景下洛南鞑子梁石板房与豆腐文化协同保护研究” 为核心,通过实地考察、村民访谈和产业调研,探索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的融合之道。团队聚焦石板房与豆腐产业的双向赋能,旨在以文化激活传统,为古村落注入新生机。

image.png


区位位置

Part1:走进石板房,打捞历史记忆

鞑子梁石板房被誉为“洛南原始民居的活化石”,距今已有近700年历史。然而,团队成员在8月18日的实地访谈中发现,石板房面临严峻保护挑战。一位山上游客描述:“山上这些石板房年久失修,很多都垮掉了。现在山上也不住人了,只留一些牛,村民带上来之后不管了,就放养在这里了。”通过走访金鞍村山下村民,团队了解到搬迁背后的深层原因。一位村民表示:“交通不方便,经济闭塞,也是政府强制要求的,让村民全都搬下来然后把上面打造成旅游景点。”目前,仅剩3-4户村民季节性居住,多数房屋坍塌严重,尤其是张家大院、杨家大院等核心院落。司机在访谈中补充:“搬下来的村民安置在金鞍村,政府给予财政补贴,但了解石板房历史的老人仅剩两位。”

村民对保护方案提出建议:“山上水电齐全,就差修路。去年洪水冲毁山路,游客大减,更重要的是老人小孩上山难。”团队实地测量损毁情况,记录水电设施缺口,并采集匠人口述史,提炼“石与豆”的共生基因,为后续活化利用奠定基础。

image.png

鞑子梁石板房现状实拍

image.png

        

队员采访金鞍村村民场景


Part2:走访豆腐街,感受非遗魅力

8月 19 日,团队调研白川社区豆腐产业一条街,了解豆腐文化产业化情况。该产业 2024 年产值 19.2 亿元,带动超 1 万人就业。与居民访谈中,一位老住户分享:“现在豆腐制作更精简了,不像以前用石磨那么繁琐。味道也更好了,但专门做豆腐的人少了,农户只在逢年过节才自己做。”砂锅豆腐店老板介绍创新产品:“我们卖得最好的还是传统砂锅豆腐,但也开发了冰镇豆咖、茉莉豆浆等饮品,一天能卖十几杯。灵感来自别人带到这里的尝试。”

豆花泡馍店店主则强调水源优势:“洛南水质好,豆腐更细腻。我们一天卖一百多块,现做现卖。”然而,产业竞争与文化体验不足成为痛点。多家店铺表示,节假日虽有体验活动,但日常缺乏游客参与机制。一位居民在评价“豆腐+石板房”联动方案时坦言:“可行度是有的,但客流量太少,需要更多宣传。豆腐作坊用机器为主,可能不愿搬回石板房。”团队通过对比传统与现代豆腐工艺,梳理非遗活化潜力。

image.png

白川社区豆腐产业一条街

 

Part3:双向联动,共筑保护新局

基于调研成果,团队提出“以豆腐文化活化石板房空间,石板房赋能豆腐品牌内涵”的闭环模式。文旅融合下,方案包括:将完好石板房改造成石磨豆腐工坊,用收入支持修缮;拍摄匠人在石板房老灶煮豆浆的短视频,强化 “石与豆” 符号;优先修复交通和基础设施,吸引游客与村民返乡。一位村民对此响应:“想法是好的,但需解决客流问题。修缮资金不足时,豆腐收入能补上缺口。”

image.png

调研团队成员合影

活动负责人郝慕侨总结:“这次实践不仅记录文化遗产的脆弱性,更探索了非遗活化的可行性。豆腐产业为石板房注入经济动力,石板房则为豆腐文化提供历史载体,二者共生将推动洛南文化振兴。”团队后续将整理报告,提交地方政府与保护机构,助力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

       本次实践深化了青年学子对乡村振兴的责任感,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可复制的“西农方案”。未来,团队将持续跟踪鞑子梁保护进展,让非遗在活化中生生不息。


责任编辑:郝慕侨
相关文章
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 2503 团支部开展多馆联动红色革命

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 2503 团支部开展多馆联动红色革命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深耕产学研融合,砥砺创新新征程

深耕产学研融合,砥砺创新新征程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③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③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①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①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