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张晋瑞 安劲博)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这是陕北基层兽医工作的真实写照。2025年8月18日至2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榆林基层兽医服务现状调研团深入陕西榆林,聚焦基层兽医服务现状,通过走访散养农户、规模化养殖场,与一线兽医并肩工作,切身感受他们对畜牧养殖业不可或缺的贡献,并深入探察其面临的发展困境。
8月18日,团队抵达清涧县,跟随经验丰富的赵兽医深入山区散养户。崎岖泥泞的山路是出诊的常态。“牛羊等不起!”赵兽医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责任。在牛圈旁,他结合活体特征讲解病症判断:“看反刍、察粪便,比图谱更直观。”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基层兽医是散养户牲畜健康最及时的守护者。
19日清晨6点,团队参与了一户农家的羊群疫苗接种。严密的防护(脚套、手套)不仅保护人,更是保护羊群的关键。捉羊、保定、精准注射——看似简单的流程充满技术含量。“位置偏了可能伤神经致死,农户一年收入可能就靠这几只羊。”赵兽医的叮嘱让“技术中的责任”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在随后的母羊乳房炎治疗和公羊绝育观摩中,同学们目睹了在简陋条件下(缺乏完善无菌环境和器械),基层兽医如何凭借丰富经验灵活处置,这种“在限制中找办法”的实践智慧令人叹服。他们不仅是治疗者,更是散养户抵御养殖风险的重要依靠。
赵兽医指导队员配药(李雨珊供图)
20日,团队走进现代化的上河集团湖羊养殖基地。规模化、数字化管理带来截然不同的场景。企业技术人员、西农在读博士和总兽医介绍了“防大于治”的核心理念:在万只规模下,个体疫病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完善的防疫体系和先进技术是保障。这与基层散户普遍存在的“治大于防”现状形成鲜明对比。
队员采访上河农业科技集团总兽医(王俪洁供图)
基层兽医作为偏远山区散养畜牧业不可或缺的“第一道防线”,是维系小规模养殖稳定的关键力量。然而,其服务现状挑战严峻:出诊路途遥远崎岖、普遍缺乏基础无菌环境和必要器械、时间不固定。更深层次困境在于:整个服务体系支撑薄弱,相较于规模化的完整链条,服务于散养模式的基层兽医在疫病防控体系、实用技术推广、规范药品供应等方面严重缺失,长期处于“单兵作战”的困境。
队员与赵兽医、养殖户合影(牛宇峰供图)
此次调研深刻揭示了基层兽医群体的坚守与困境。总兽医对学子“多来‘摸爬滚打’,让课本知识长出血肉”的寄语引发强烈共鸣。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高新技术,更需夯实基层服务体系,关注并支持这些默默无闻的“守护者”。大家表示,将带着这份“从泥土中来”的感悟,未来学习中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着眼基层需求,为推动兽医服务普及化、均等化,助力产业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