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枫火暑期社会实践团带着青春的热情与专业的课程设计,走进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河滨路社区,为这里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健康公益课。实践团成员们用生动的互动、温暖的陪伴和科学的引导,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孩子们认识情绪、接纳自我,并学会用运动赋能健康,在欢声笑语中播撒身心成长的种子。
课程从一部孩子们熟悉的电影《头脑特工队2》引入,瞬间拉近了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的距离。“今天,我们要像电影里的小主人公一样,和自己的情绪小精灵做朋友!”随着实践团成员充满激情地讲解,乐乐、怒怒、忧忧、焦焦等情绪角色跃然眼前。孩子们睁大眼睛,好奇地听着这些情绪背后的故事——原来焦虑不是可怕的敌人,而是提醒我们关注未来的信号灯;愤怒并非总是坏事,它也在保护着我们内心的边界。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孩子们科普情绪自由 邵珥晴供图
为了让抽象的情绪概念变得可感可知,实践团成员设计了“情绪大作战”闯关游戏。在“情绪压抑保险箱”环节,孩子们学会了用书写的方式把模糊的焦虑具象化;在“记忆迷宫”里,他们翻找出那些被遗忘的快乐片段,重新拼凑出温暖的力量;而在“安全岛”想象练习中,许多孩子第一次尝试在内心构建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宁静港湾。同时社区与家长的尽力配合让实践团成员们也看到了教育辐射的更多可能。这种"小手拉大手"的效应,正是五育并举理念在是社会场景中的生动实践。
当课程进行到运动健康环节,活动室里的气氛更加热烈。成员们没有枯燥地说教,而是带着孩子们一起探索身体的奥秘。“为什么跑步时会气喘吁吁?”“运动后为什么会肌肉酸痛?”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点燃了孩子们求知的火花。最让孩子们兴奋的是实战环节——在实践团成员的带领下,所有人起身舒展身体,学习正确的跑步姿势、呼吸节奏和拉伸动作。“三步一呼,三步一吸!”“运动后要像猫咪伸懒腰一样放松肌肉!”清脆的童声与欢快的笑声交织在一起。原来真正的教育不是单向灌输,而是彼此点燃、共同成长的过程。
图为实践团成员带着孩子们做热身运动 邵珥晴供图
对实践团成员来说,这次经历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他们带着专业知识而来,却从孩子们身上学到了最纯粹的勇气和真诚。当政策文件中的专业术语真正转化为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时,所有人都更加确信:教育的真谛,就藏在这点点滴滴的陪伴与唤醒之中。当青春遇见童真,理论照进现实,教育才真正完成了它的闭环。
夜幕降临,实践团成员们仍在整理当天的影像资料。镜头里,有孩子们初次认识情绪精灵时好奇的眼神,有运动后红扑扑的笑脸,更有志愿者们蹲下身与孩子平视交流的专注侧影。这些画面将跟随着他们回到校园,成为推动更多青年投身社会实践的火种。而河滨路社区的孩子们,也在这个夏天收获了一批永远在"安全岛"上守候他们的大朋友。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的合照 陈静涵 供图
此次实践活动让青年学子在服务社会中成长,也让更多孩子能在爱与科学的护航下,勇敢地走向身心健康的未来。当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并肩而立,一起对着镜头比出“胜利”手势时,镜头定格的不仅是瞬间的欢笑,更是一份关于成长、关于希望的永恒承诺。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