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智绘乡驿·青链乡旅:陕国职学子用“数字+艺术”唤醒乡村文旅

2025-08-22 浏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精神,推动数字赋能乡村文旅发展与文化传播,提升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与创造力。2025年暑期,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绘乡驿·青链乡旅”实践团踏上乡村振兴实践之旅,深入西安市鄠邑区石井街道栗园坡村、蔡家坡村、站马村、阿姑泉村等村落,以“数字技术+文化创意”为双翼,完成从田间调研到云端赋能的全链条实践,用青春力量为乡村文旅发展注入新动能。


田间地头深调研,捕捉乡土真实脉动

实践团以“脚踏实地”为出发点,走入田间地头深入调研和进行全景式拍摄。在栗园坡村,团队与村书记促膝长谈,直面“美景藏深闺,知者甚少”的困境,记录下村庄依托“8号公路文旅带”实现联动发展的迫切期盼;在蔡家坡村,与鄠邑文旅康养公司经理探讨“艺术激活乡村”的路径,明晰“不是简单移植文化,而是培育内生动力”的发展理念。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蔡家坡村采访文旅康养公司负责人

走进寻常巷陌,村民的心声成为最珍贵的调研素材。栗园坡村村民望着自家庭院感慨“游客多是路过”;蔡家坡村贾阿姨擦着面粉笑谈“周末面馆能坐满游客”;站马村李阿姨摩挲茶杯期盼“更多人知道咱这好地方”。这些质朴话语里,既有对生活改善的欣慰,也藏着对乡村未来的憧憬。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村庄店铺经营者

实践团成员还深入采访了当地各类店铺的经营者们,系统梳理了“文旅+”模式在提升游客体验、打造差异化特色方面的创新实践与运营逻辑。同时,团队广泛调研了来访游客,精准收集其对乡村在地文化体验、服务配套、特色产品等方面的具体意见与优化建议,为后续推动智绘乡驿实践品牌升级、优化服务供给奠定了扎实的调研基础。

▲图为实践团成员使用专业设备记录乡村文旅资源景观

同时,技术组成员扛起设备穿梭于村落和田舍之间,用镜头定格乡土之美。从蔡家坡美术馆的油画雕塑到阿姑泉村的牡丹苑,从站马村的古朴茶舍到栗园坡村的生态农田,全景VR设备采集的影像素材,为乡村构建起数字档案;无人机航拍下的村落肌理、遥感云台捕捉的细节景观,让每寸土地都成为可追溯的文化符号。

▲图为实践团成员使用无人机拍摄乡村文旅资源景观

数字技术赋新能,搭建文旅传播矩阵

带着满满一手素材,实践团开启“云端赋能”工程。后期制作小组搭建的乡村文旅全景平台,将实地采集的景观数据转化为沉浸式体验——点击屏幕,游客可“漫步”蔡家坡村的艺术街巷,“探访”栗园坡村的茶舍庭院,甚至能聆听村民讲述的乡土故事。平台嵌入的图文介绍、消费推荐及用户评价功能,不仅实现“图、声、文”三维联动还可以实现导览、观赏一体化,使用户在线上平台上就可以实现浏览和预定,让乡村魅力突破物理边界。

▲图为实践团成员制作全景VR地图

手绘小组则以艺术笔触勾勒乡村轮廓。传统建筑的飞檐翘角、特色民宿的别致造型、民俗活动的热闹场景和巍峨绵延的秦岭山脉,在画笔下焕发生机。原创的手绘地图不仅清晰地标注了全村的文旅资源点,更融入当地的人文故事,成为连接游客与乡土的情感纽带。

▲图为实践团手绘小组绘制乡村手绘地图

宣传矩阵同步发力,让乡村故事走向更广阔舞台。新闻小组撰写的系列稿件,聚焦蔡家坡“秦岭烟火原乡”、站马村“茶香慢生活”等特色,在主流媒体与文旅平台持续发声;视频小组剪辑的短片,用镜头展现“老村落的新活力”——晨雾中的农田与画室里的创作、终南剧场上的欢歌与民宿里的笑语,在短视频平台收获大量点赞和收藏,推动了乡村文旅“破圈”传播。

▲图为实践团宣传小组剪辑乡村故事短片

青春接力不止步,实践成果落地生根

暑期集中实践结束后,团队的脚步并未停歇。队员们回归家乡后,持续延展“数字赋能乡村文旅”理念,围绕本地自然景观、人文记忆开展影像采集,为乡土内容“扩容”。同时,探索全景平台、手绘地图的本地化复用,尝试将实践经验复制到更多乡村场景,让“多景点覆盖、融合传播、长期运营”的文旅模式,成为激活地方文旅活力的“青春方案”。

▲图为实践团成员返家乡继续实践调研过程

▲图为实践团成员返家乡继续实践拍摄乡村过程


从田间调研到云端赋能,从暑期实践到长效接力,实践活动用数字平台打破地域限制,让深藏的乡土风光与文化被更多人知晓,让更远方的游客前来,从而推动餐饮、民宿等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手绘地图、全景导览和短视频传播等科技和艺术结合的创意形式,增强了乡村文旅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助力乡村形成独特文旅品牌,实现从“养在深闺”到“声名远播”的转变。

▲图为实践团合照

“智绘乡驿·青链乡旅”实践团用专业学识回应乡土需求,以青春热情点燃乡村希望。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实践团成员将持续以数字技术为墨、以艺术创意为笔,继续书写着“青春助农、智绘乡旅”的动人篇章。


撰文 | 梁卓 张艺菲 田烨 韩杨杨

图片 | 魏昕彤 贾毅鑫 张颖娇 郭璐妍 曹金鹏 张彦松 樊天翔 党晨曦


责任编辑:梁卓 张艺菲 田烨 韩杨杨
相关文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