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农学子暑期实践耕新纪、田间课堂学真知

2025-08-22 浏览:

2025年8月10日至16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赴延安设施农业试验示范站调研团的7名同学,在试验站开展了以“科技兴农”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调研期间,团队通过实地考察、农户调研、技术学习等方法,实地了解当地设施农业的应用现状和农户生产情况。他们俯身田间地头,将论文写在黄土高原上,用青春汗水浇灌着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苗。

         延安地处黄土高原,冬季光热资源充足但昼夜温差大。 “95式”日光温室是一种针对当地气候特点优化设计的现代设施农业大棚,以其高效节能、空间利用率高、便于机械化作业等优势,成为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技术支撑。传统大棚空间小、保温性差,“95式”温室通过优化结构,显著提升采光和保温性能。95式结构大棚由延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发,替代了早期跨度7.8米的旧棚型,采用全钢架、无立柱设计,跨度增至9米,脊高5米,土地利用率提高30%以上。站在示范站前远眺,连绵青山下,一排排蓝色大棚整齐列阵,宛如黄土高原上跃动的科技音符。这里不仅是农业科技的孵化器,更是西农学子“知农爱农”情怀的培育场。

image.png

image.png

图为安塞生态示范园设施大棚概貌。

设施农业,大棚是根基。面对部分棚膜的老化破损,队员们挽起袖子投入修复工作。拉扯棚膜、固定卡槽、修补裂缝……每一个动作都需力量与技巧并存。汗水浸透了衣衫,尘土沾满了双手,但看着原本破败的棚顶重新变得平整牢固,队员王同学感慨:“亲手修补的不只是塑料膜,更是农民丰收的希望。”这份在劳作中磨砺出的坚韧,成为他们此行最珍贵的勋章。

image.png

图为调研队员在协助修补棚布。

          秋意渐近,番茄定植工作紧锣密鼓。定植前,队员们化身“管道医生”,匍匐在田垄间,仔细检查每一寸黑色滴灌管。老化堵塞的管线被精准更换,确保每一株幼苗都能获得均衡的水肥滋养。定植后一排排番茄幼苗在疏松的褐色基质中昂首挺立,翠绿的嫩叶在黑色滴灌管的环绕下焕发勃勃生机。

image.png

左图为队员在检查滴灌管,右图为定植后的番茄幼苗

         从大棚结构的科技探秘,到大棚修复的挥汗如雨;从滴灌管旁的细致检修,到秋茬番茄幼苗定植的技术实践,西农学子用脚步丈量土地,以实践诠释担当。他们以延安这片红色沃土为课堂,深刻领悟了“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的真谛。当青春邂逅乡土,当智慧播撒田野,一幅科技兴农、人才强农的壮美画卷,正在新时代的黄土高原上徐徐展开。

image.png


责任编辑:慕盈盈
相关文章
包公故里非遗行,特色驴肉助振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包公故里非遗行,特色驴肉助振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赴肥东县“包罗万乡”调研队于2025年7月29日走进安徽省肥东县包公镇,在包公故里探访非遗技艺,对话乡村产业,用脚步丈量振兴之路,用专业助力非遗传承。 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走进希望田野,解码振兴密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走进希望田野,解码振兴密码

7月20日至2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乡村振兴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10人,在辅导员王凯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宝鸡市凤翔区槐北新村,以“走进希望田野,解码乡村振兴”为主题,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西农学子暑期实践耕新纪、田间课堂学真知

西农学子暑期实践耕新纪、田间课堂学真知

2025年8月10日至16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赴延安设施农业试验示范站调研团的7名同学,在试验站开展了以“科技兴农”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调研期间,团队通过实地考察、农户调研、技术学习等方法,实地了解当地设施农业的应用现状和农户生产情况

长安大学赴陕西宝鸡“追寻红色足迹,传新周礼文化”暑

长安大学赴陕西宝鸡“追寻红色足迹,传新周礼文化”暑

为深化实践育人理念,引导青年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长安大学赴陕西宝鸡“追寻红色足迹,传承周礼文化”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队伍先后前往扶眉战役纪念馆、凤翔泥塑村、西凤酒厂、宝鸡车务段客

西安财经大学商学院“传承红色基因,立志财经报国”实

西安财经大学商学院“传承红色基因,立志财经报国”实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韦芮萱)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论述,探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财经工作“源头活水”,西安财经大学商学院“传承红色基因,立志财经报国”实践队结合学科特色,聚焦“红色财经”实践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