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至12日,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对话农村改革先行者,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实践队在辅导员葛曲老师带领下,奔赴安徽凤阳小岗村等地开展实践研学。从红手印契约诞生地到现代农业产业园,从沈浩纪念馆到改革亲历者访谈,学子们以脚步丈量改革热土,用青春对话历史荣光。
“大包干”精神与沈浩情怀
实践队的首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大包干”契约诞生原址(现“当年农家”)。在斑驳的茅草屋中,18枚红手印契约复制件、锈蚀农具与泛黄账册无声诉说着改革前的困顿岁月,让队员们直观感受破冰求变的时代壮举。
调研期间,队员们沉浸式体验国家级非遗“凤阳花鼓”与“淮河大鼓”。先前用来讨饭的工具,如今已变成了人们提升生活品质的民间艺术。铿锵鼓点与悠扬歌声交织,传统曲调焕发新声,唱出小岗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炽热向往。
图为文艺工作者在“当年农家”演奏凤阳花鼓。万梓辰 供图
9日上午,实践队赴沈浩纪念馆学习,由小岗村博士工作站站长雷松林进行讲解。 馆内陈列的旧物无声诉说着沈浩同志心系百姓,以振兴乡村为己任,带领村民致富的动人故事,队员们深刻体悟到其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的公仆精神。
图为雷松林为实践队讲解沈浩同志先进事迹。万梓辰 供图
智慧农业激活共富密码
10日上午,实践队深入小岗村匠心葡萄园进行调研。正值丰收季,葡萄缀满枝头。负责人手持糖度计现场检测,介绍园区采用智能浇灌系统,实行精细化种植,年产量达30多万串、60余万斤。匠心葡萄园的大多产品通过电商直播销往一、二线城市,新型农业模式正为小岗注入强劲动能。
图为实践队员与匠心葡萄园负责人进行交流。万梓辰 供图
亲历者纵论改革破冰路
8日下午以及9日下午,实践队队员于小岗村旧址向关友江与严金昌老先生进行采访。作为历史亲历者与小岗故事的传播者,年逾八旬的两位老人曾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并赴各地宣讲“大包干”精神。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关友江老先生。万梓辰 供图
回顾改革前“吃粮靠返销”的艰难岁月,关友江向实践队还原1978年冬夜场景:“18户村民以托孤决心按下红手印,只为争条活路!”这份“生死契约”最终催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确立改革方向,小岗村由此载入史册。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严金昌老先生。万梓辰 供图
“大包干一年,粮食产量从不足4万斤跃至近14万斤!”严金昌用数字揭示“分产到户”的改革伟力。家家户户不再担心饿死,粮食堆成小山,一朝越过温饱线。他特别寄语青年学子:“要听党话、跟党走,在新时代传承敢为人先的精神基因。”
为更多地了解当年农村改革的实际情况,实践队决定北上,去探望正在北戴河疗养的安徽省委原书记黄璜爷爷,并把在小岗村调研的成果展示给黄璜爷爷。
北戴河畔,92岁高龄的黄璜爷爷仍目光炯炯。1978年在任安徽无为县委第一副书记时,他直面饥荒危局选择放手一搏,顶着压力推行“包产到户”,次年全县粮食增产三成。从黄璜爷爷口中,实践队不仅了解到农村改革的艰辛,也学习到了那个年代改革先行者的崇高风范。
图为实践队员与安徽省委原书记黄璜合影。万梓辰 供图
改革火种照亮青春征程
小岗村秉持“敢闯敢试”精神,从茅草屋到智能大棚,从红手印到云数据,持续刷新着改革答卷。西工大学子用脚步丈量改革之路,把“大包干”精神化作强农富国的青春动能。改革需要勇气,更需创新。
图为实践队员合影。万梓辰 供图
新征程上,青年更应投身数字乡村建设,破解“三农”难题,让改革火种在新时代再放光芒,为乡村振兴和民族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供稿人:姚孟 李翔)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