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助力乡村振兴——西安邮电大学“电商赋能·乡村振兴”实践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西安邮电大学“电商赋能·乡村振兴”实践队于7月31日至8月9日扎根商洛市山阳县南宽平镇,以“座谈定策+田间溯源+车间研学+直播实践”的闭环模式,为当地特色食用油产业打通电商销售渠道,用青春智慧助力乡村振兴。
![]()
图一:志愿者合影
一、座谈定策:找准产业“堵点”,谋划助农方向
实践队抵达南宽坪镇后,第一时间与镇村干部、源味油坊等本地企业代表召开座谈会,围绕“特色食用油产业发展”主题深入交流。镇村干部介绍,南宽坪镇地处秦岭东段南坡,依托优质芝麻、核桃等原料,培育了芝麻油、核桃油等特色产品,但因交通不便、品牌缺失、电商人才匮乏,产品多局限于周边乡镇销售,未能形成规模化效益。针对这一现状,实践队提出“品牌化+场景化+直播化”解决方案:打造“秦岭源味”公共品牌,通过短视频记录油坊故事、田间生产场景,用直播连接消费者与生产端,让“看得见的品质”成为产品竞争力。这一思路得到镇村干部及企业代表认可,为后续实践明确了方向。
![]()
图二:召开集体会议
二、田间溯源:溯源产品“源头”,储备直播底气
为了让直播内容更具真实性与说服力,实践队深入田间地头与生产车间,实地溯源产品“诞生全流程”。8月1日上午,队员们跟随村镇负责人穿梭于芝麻地、核桃园,队员们俯身观察作物生长状态,聆听负责人讲解种植周期、养护要点及农作物成熟后的收集等等细节,将农事知识与直播素材深度融合,为带货筑牢“源头根基”。
![]()
图三:参观芝麻基地
![]()
图四:聆听负责人讲解
三、车间研学:聚焦特色食用油生产工艺,挖掘产品“传统价值”与“直播卖点”
8月1日下午,实践队前往源味南宽坪油坊生产车间,油坊负责人细致讲解油料生产流程,队员们全程跟踪芝麻油生产流程——从芝麻筛选、慢火炒籽到物理压榨、沉淀过滤再到精炼灌装。实践队不仅摸清了特色食用油“诞生密码”,掌握了产品生产的“全链条信息”,挖掘出“传统工艺”这一产品“核心卖点”,而且了解到食用芝麻油、菜籽油、核桃油、花生油等对人体的好处,为后续直播带货积累了真实、鲜活的素材。
![]()
图五:参观加工车间
四、直播实践:连接供需两端,让“好油”走出深山
为打通特色食用油“出村进城”最后一公里,实践队在源味油坊开启“乡村助农直播间”,采用“现场讲解+车间连线+田间视频”模式,向网友推介当地特色食用油。队员们手持油瓶,结合田间与车间调研所见,详细介绍产品工艺与营养价值。直播中,队员们还连线王师傅,邀请其在车间现场演示“炒芝麻”过程,并用提前拍摄的芝麻地视频,带领网友“云逛”秦岭农田。真实的场景、专业的讲解,让南宽坪特色食用油搭上电商快车,让网友广泛关注厂家直销的 “0”添加的好油。
![]()
图六:志愿者开启直播活动
西安邮电大学“电商赋能·乡村振兴”实践队以脚步丈量南宽坪镇的秦岭热土,用智慧点燃乡村振兴的电商薪火。从座谈交流中锚定产业方向,到田野溯源里挖掘产品根脉,从车间研学中解码工艺密码,到直播实践里架起云端桥梁——团队以“四步闭环”立体实践,生动书写了新时代西邮青年用电商智慧赋能乡村振兴的“青春答卷”,诠释了“青年向下扎根、乡村向上生长”的双向奔赴。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