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扎根雪域听民声,献策养老践初心:西交学子深入西藏调研实践

西安交通大学 2025-08-25 浏览: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适逢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西安交通大学“西行雪莲,同心雪域”社会实践团队堆龙德庆分队,于拉萨市堆龙德庆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开展了为期20天的深度社会实践。团队此行不仅致力于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更将核心任务锚定在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真实声音、思考现实问题、贡献青年智慧上,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基层治理、提升民生福祉的号召。

7098b63cebaaf98a6af51197531ff2fc.jpg

图为团队成员与部分老人合照

一、俯身倾听:政策温度在基层的生动回响

队员们深知,政策落地生根的“温度”与“力度”,最真实地反映在基层群众的心声中。实践期间,团队将深度访谈作为调研手段,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队员们深入老人居室、活动场所,与多位长者促膝长谈,耐心倾听他们的人生故事与生活变迁。访谈内容不仅涵盖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障、精神文化生活等现状,更着重引导老人们回顾过往、对比今昔,讲述个人与国家、与西藏共同发展的故事。

4fe1e6c20f499b2a6094fcdb2afc614b.jpg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中心老人

“到特困中心之前,生活条件较为困难,基本的营养都很难保证,现在院内每天都能吃上四菜一汤。此外,每天早上我都会和护理员一起做操,中心也经常组织开展娱乐活动,生活很丰富。”曾经以放牧为生的藏族老人朗杰动情地分享,他上个月刚参与了特困中心带头举办的歌唱比赛,得到了第一名。另一位老人则细数着集中供养后生活的改善:“吃穿住不用愁了,逢年过节慰问不断,心里踏实。如果生病了护理员会像自己的亲儿子、亲女儿一样全程陪护。”这些朴实无华却饱含真情的话语,成为国家“兜底线、保基本”的特困人员供养政策以及各项惠民措施在雪域高原“最后一公里”生动落实、惠及于民的最有力证明。

d1afc869fa9917e6b0a9851f2fabb7fa.jpg

图为中心护理员为老人开展日常体检

队员们还深度访谈了供养服务中心负责人,系统了解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政策的落地机制与实际成效。通过梳理政策落实中的亮点与难点,团队敏锐捕捉到基层执行中的细节需求,为后续建言献策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走访深察,以专业行动回应现实关切

基于详实的访谈记录和细致的实地观察,团队充分发挥成员多学科背景的优势,将调研发现转化为切实可行的优化建议。为了更广泛、更系统地收集需求信息,团队精心设计了涵盖医疗保健、日常饮食等多维度的调查问卷,在中心护理员的帮助下了解填写不同老人的实际情况。通过填写、收集和分析问卷数据,团队清晰掌握了院内老人的基本情况,为中心未来精准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宝贵的“需求图谱”。

针对走访中反映出的应急能力提升需求,团队发挥医学专业特长,面向中心工作人员和部分行动便利的老人,专门组织开展了海姆立克急救法与心肺复苏(CPR)等实用医疗急救技能培训。通过理论讲解、模型演示和实操练习,有效提升了参与者在面对突发状况时的应急处置能力,为中心的安全保障增添了专业力量。

968299b851f32a74d906f21d1c19306c.jpg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心肺复苏演示

同时,队员们结合日常观察和管理访谈,就健康档案管理、日常照护流程、文娱活动组织等方面,以口头形式向中心管理层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优化建议,如建议建立更动态的健康关注机制、开发更丰富的适老化活动等,这些源自一线观察的思考得到了中心的积极关注。

三、创新实践:温暖共育架起代际心灵桥梁

在深度服务与调研中,团队敏锐观察到院内儿童(主要为小学中低年级学龄儿童)的生活学习需求,并创造性地提出并实践了“老幼共育”新模式,旨在架设代际沟通的温馨桥梁,营造互助共融的院内生态。队员们常态化开展课后学业辅导,耐心指导孩子们完成当日作业,并利用暑期时间帮助他们预习下学期(主要是数学、英语等主科)的新课程内容,夯实基础,激发学习兴趣。

此外,在组织非遗手工系列活动时,团队成员针对儿童设置了更加适合的体验项目,并鼓励他们参与对老人的粘土、剪纸等简单活动的教学。这种将学业辅导与代际共融活动紧密结合的“老幼共育”实践,有效丰富了院内老人和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中心探索可持续的、充满人文关怀的照护模式提供了有益的“交大视角”。

4259b8380a78979d1558c97cda237fca.jpg

图为院内老人与儿童共同完成手工活动

青春答卷写在雪域基层

二十天的深度浸润,让书本知识在雪域高原淬炼出实践光芒。西安交大学子以脚步丈量民情,用耳朵倾听心声,将头脑中的智慧转化为服务基层的切实方案。他们的调研足迹与思考结晶,不仅为堆龙德庆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带去了提升服务品质的“青年方案”,更深刻诠释了新时代大学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才智融入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信念。雪莲花开,同心筑梦——这支来自西安交大的青春队伍,以实际行动在雪域高原镌刻下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责任编辑:林虹余
相关文章
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 2503 团支部开展多馆联动红色革命

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 2503 团支部开展多馆联动红色革命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深耕产学研融合,砥砺创新新征程

深耕产学研融合,砥砺创新新征程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③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③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①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①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