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城市高质量发展调研29队的青年学子穿梭在厦门大学校园和世茂双子塔商圈,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调研受国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JZD01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3CTJ008)与陕西省软科学项目(2025KG-YBXM-055)三重学术支持,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深入探访居民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观感受。
携国家课题南下特区,以青春脚步丈量民情
晨曦初露,调研队的同学们早早来到厦门大学附近街区,开始了第一站的问卷调查工作。课题组选用统一问卷设计,涵盖基础信息、生存需要、发展机会、精神认同和开放性建议五大板块,下设文化氛围、空气污染治理、公众服务、智慧服务等多个具体问题,旨在深入了解居民对城市发展的真实感受和需求。
“我们这次调研不仅是一次社会实践,更是一次将国家级科研课题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重要尝试。”这是实践队员林虹余参加该调研活动的第二年,她认为本次课题组的问卷设计从生存到发展再到认同的递进框架,响应了二十大报告‘增进民生福祉’要求。据悉,此次调研所得数据将进行系统分析,最终形成调研报告,其中部分结论将纳入国家重大课题的研究成果,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问卷调研
执科学问卷采集民声,秉严谨态度解码需求
调研队员敏锐捕捉着城市发展的生动注脚,手拿提前准备好的传单,耐心邀请学生、商户等多元群体扫描填写问卷。在双子塔商圈,队员们遇到了在软件园工作的张先生。“厦门的空气质量这几年确实改善很多,‘厦门蓝’已经成为我们引以为豪的城市名片。”张先生在填写问卷时表示,“不过,在智慧服务方面,我觉得还有一些提升空间,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等群体,应该提供更多适老化改造。”这样的真实反馈正是调研队最希望获得的,对于团队而言,不仅要收集数据,更要聆听故事,感受温度。
面对不善于使用手机填写问卷的老人,队员们俯身将问题读出,“您认为厦门市面上销售的食品是否安全?”“您对本市未来的发展前景有信心吗?”——各个方面的问题引发路人热烈讨论,问卷的内容成为检验“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成效的显微镜,更见证着二十大“增进民生福祉”要求在特区土壤的落地生根。
图为团队成员耐心为受访者解释问卷内容
图为团队成员邀请当地学生填写问卷
以青春笔墨书写担当,用专业智慧报效家国
夕阳西下,队员们结束了一天的调研工作,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让我们真正走出了象牙塔,走进了社会大课堂。”队员黄同学感慨道。
图为团队线下调研成员合照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西安交大学子践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生动体现,更是高校学子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具体实践。从千年古都到海上花园,西交学子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数据解码需求,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人民城市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贡献着青春力量。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