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暑期实践队赴迭部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为铸牢信仰之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长征精神,汲取奋进力量,8月17日至18日,长安大学“藏乡携手传薪火,华夏连心铸国魂”暑期社会实践队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踏访红色关口:烽火腊子凝众志
实践队首站抵达腊子口战役纪念馆。1935年9月,红军在此遭遇陡峭天险与重兵封锁,凭借英勇顽强与非凡智慧,奇袭制胜,粉碎了敌人围堵。队员们通过馆内翔实史料、珍贵文物及现代化复原场景,深刻感受战斗之艰险与红军“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革命精神。于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前,队员们肃穆凝望,深切缅怀。这份跨越时空的伟大精神力量,已然铭刻于心。实践队队员必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坚定信念,勇担使命,走好新时代青年的长征路。
寻访红色旧址:茨日那中定乾坤
实践队前往迭部县旺藏乡茨日那村,九十年前,在这里的一栋小楼里,毛泽东曾发出“三天夺取腊子口”的铿锵指令。在参观过程中,讲解员带领实践队队员深情回顾了当年红军的感人事迹:不占民房,送医给药,以铁的纪律消融藏区群众疑虑,用真诚赢得藏族同胞信任,留下“军民鱼水一家亲”的佳话。队员们与守护旧居多年的桑杰一家深入交流,感佩其三代接力守护的精神,这不仅是对红色基因的接续传承,更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理念的生动实践与传承。
回溯红色历史:俄界村中石榴香
实践队走进俄界会议旧址进行参观研学。俄界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继遵义会议后又一次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明确了红军北上的战略方针,并特别研究制定了团结少数民族的政策,强调要团结藏族、回族等各族群众,争取他们对革命的支持,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族群众共同奋斗的远见卓识。实践队员们实地探访俄界会议旧址,深入了解了俄界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重温先辈们在危局中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理想,也正是这份军民同心、民族团结凝聚的磅礴伟力,使红军得以突破千难万险,如同穿透岷山千里雪峰的利剑,无惧艰险,一往无前,为长征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队追寻着革命先辈的足迹,重温红色革命路线,通过实地参观、史料研习、交流宣讲等方式,重温了那段军民同心共济的峥嵘岁月。本次实践活动深化了队员们对长征精神的理解,更引导队员们深刻体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意义与历史根基。先辈们用热血信念铸就的精神丰碑,必将永远指引青年一代奋勇前行。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新起点,当代青年更须自觉以革命精神砥砺前行,赓续红色血脉,维护民族团结,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如石榴籽般紧紧相拥,在共同奋斗中谱写民族复兴的壮丽篇章!。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