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8月1日至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乡村振兴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8人,在辅导员王凯指导下,深入白河县月镇村开展为期一周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该实践团作为院级普通团队,聚焦“乡村振兴促进”主题,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调研乡村治理现代化与乡土文化保护现状。
聚焦乡村治理效能
8月4日至6日,实践团系统考察月镇村基层组织运行情况。团队成员详细记录村务公开栏信息更新频率,观察党群服务中心日常服务流程,并走访村民了解公共设施使用体验。在村委会座谈会上,村支书介绍:“我们通过‘四议两公开’机制推进村级事务决策,去年完成3条道路硬化工程。”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就数字化治理平台的应用可能性与村干部展开探讨。
挖掘文化传承脉络
实践团重点调研非遗保护现状。在月镇村藤编作坊,65岁的非遗传承人王桂香演示传统编织技艺时提到:“近两年有6名年轻人开始学手艺,但产品销路仍不稳定。”团队成员拍摄记录工艺流程,并协助整理纹样图谱。走访发现,该村农家书屋周均借阅量约15册,村史馆年参观人次超2000人。
青春力量赋能振兴
村长表示:“同学们通过观察议事决策流程,理解了基层治理的复杂性。”队员田晨在实践日志中写道:“王奶奶编织时眼里的光,让我看到文化传承的希望。”离村前,团队将整理的《月镇村藤编纹样集》赠予村委会,并为农家书屋补充30册农业科技书籍。
据悉,实践团将于9月完成调研报告,并通过学院公众号展示藤编技艺纪录片。此次实践为信控学子提供了将专业学识与乡村发展结合的宝贵契机。(通讯员 姚瑞恒)
![]()
图为队员下田地体验。明瑞雄 供图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