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匠心守艺 青春赋能——材料学子探访非遗大师何万昌的传承之路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2025-08-27 浏览:

当马勺脸谱的浓烈色彩遇上凤翔泥塑的质朴线条,会碰撞出怎样的文化火花?7月15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宝鸡凤翔,专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勺脸谱""凤翔泥塑"双料传承人何万昌,解码传统工艺的质量基因,记录非遗传承的破局之思。

31.jpg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何万昌大师及工作室成员合影留念 摄像 陈奕泽

一笔一画皆匠心:非遗里的"质量密码"

在何万昌的创作工坊里,实践团成员见证了巴掌大的泥塑要经历选土、捶打、阴干等12道工序。"凤翔泥塑的土必须用村东头三米下的红黏土,掺棉絮反复揉搓200次以上。"何万昌捏起一块泥坯示范,泥团在他手中竟发出清脆的"啪啪"声,"这是老辈人传下来的检验标准——声如磬响才算合格。"

团队成员郭一霖尝试绘制马勺脸谱时,因运笔力度不均导致色彩晕染。何万昌立即叫停:"关羽的红要分九次上色,每次都得等前一层完全干透。"他展示工作室的"废品角",堆放着上百个因细微瑕疵淘汰的作品,"非遗不是旅游纪念品,质量就是传承的命根子。"

32.jpg

图为团队成员尝试绘画马勺脸谱 摄像 陈奕泽

青黄不接之困:老手艺遇到新考题

谈及传承现状,这位62岁的老艺人掏出泛黄的笔记本:近五年带过的十余个徒弟中,仅3人仍在坚持。"年轻人嫌泥巴脏、画脸谱累,学半年就跑去做直播了。"更让他忧心的是,市场上充斥的树脂仿制品,以9.9元包邮冲击着手工泥塑的生存空间。

实践团调研发现,传统非遗正面临"双重断层":一方面,纯手工制作周期长、收益低,导致传承人队伍萎缩;另一方面,机械化量产产品挤压正宗非遗的生存空间。何万昌指着墙上褪色的获奖证书苦笑:"得了这么多奖,却找不到接棒的人。"

33.jpg

图为马勺脸谱制作剪影 摄像 陈奕泽

青春方案:让老手艺"潮"起来

"能不能用3D扫描建立泥塑纹样数据库?""马勺脸谱的矿物颜料配方可以做成标准化色卡。"实践团成员结合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提出"传统工艺+现代科技"的解决方案。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专业学生现场演示了设计的"Q版马勺"文创草图,将传统脸谱与动漫元素结合,引发何万昌浓厚兴趣。

团队还策划了"非遗进校园"推广计划,拟通过短视频拍摄、研学课程开发等方式扩大传播。何万昌激动地说:"你们这些娃娃懂技术、有想法,说不定真能帮这传统老手艺闯出新路子!"

 

据悉,该实践团后续将与凤翔文化馆共建非遗保护工作站,运用材料分析技术建立泥塑原料数据库,为传统工艺注入青春动能。正如带队教师樊晓莹所言:"守护非遗不仅要留住技艺的形,更要传承匠心的魂。"

(通讯员 朱航)


责任编辑:秦圳毅
相关文章
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 2503 团支部开展多馆联动红色革命

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 2503 团支部开展多馆联动红色革命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深耕产学研融合,砥砺创新新征程

深耕产学研融合,砥砺创新新征程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③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③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①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①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