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聚焦特色农产品商业化发展痛点,8月15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杨陵区椒生村实践队走进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椒生村,调查当地猕猴桃产业的发展情况。
椒生村全村户籍人口1116人,共275户,其中常住人口仅460人,村里老年人居多。为了更好地发展产业,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现有合作社骨干 5 人,吸纳了四五十户村民参与,且参与者基本均为猕猴桃种植户。该村猕猴桃种植面积约 850 亩,品种结构丰富多元,涵盖翠香、徐香、金猕、红阳等多个优质品种,其中金猕凭借口感清甜、营养丰富的优势,市场价达到 12-15 元 / 斤,相较于其他品种收益更为可观,但由于其对技术要求更高,种植难度较大,在当地的种植面积较少,未能充分发挥优质品种的增收潜力。
![]()
椒生村猕猴桃产业园现状(赵乐/图)
实践期间,团队秉持 “精准调研、务实分析” 的原则,创新采取“实地走访+深度访谈+问卷调研”相结合的调研方式,深入田间地头、村委会及农户家中,系统梳理当地猕猴桃种植、采摘、销售全产业链现状。在与椒生村村委会工作人员的深度交流中,实践队队员详细掌握了当地猕猴桃的销售实况。目前村里猕猴桃的销售主要依赖传统的客商收购模式,外地客商上门收购是最主要的交易方式;线上售卖则处于起步阶段,不仅参与农户数量少,且交易模式极为零散 —— 仅少数农户会通过熟人介绍在网上接单,既没有统一的运营团队统筹管理,也缺乏专业的推广策略支撑,完全未形成规模化、可持续的线上销售体系,难以借助互联网平台突破地域限制拓展市场。
![]()
村委会工作人员向队员们讲解村子猕猴桃产业情况(罗思琪/图)
在深入调研与分析后,实践队队员逐步揭开了当地猕猴桃线上销售推进缓慢的深层原因,首先,线上销售主要依靠互联网操作,但对村里的大部分老年人而言,网络操作难度已超出其能力范围,面对复杂的操作界面和流程时,他们往往会不知所措,这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线上销售的发展。其次,猕猴桃作为生鲜水果,无法长期储存。网络订单存在不稳定性,一旦订单骤减,成熟的果子不能被及时摘下,就会面临变质的风险。相比之下,传统的客商收购模式虽然利润空间比较有限,但是胜在稳定,种植户们基本不用担心亏本问题,省心省力。
![]()
实践队队员访问村委会工作人员(赵乐/图)
此次调研中,实践队系统收集了椒生村人口数据、猕猴桃产业分布、种植技术难点及销售模式等信息。这些一手信息填补了团队对当地情况的认知空白,使其对当地实际发展状况更加了解。这为后续调研划定了清晰范围、明确了重点方向,让后续工作有具体情况可依、有实际问题可解,避免了资源浪费与方向偏差,为调研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了扎实支撑。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