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现场制发!合肥市民申办、补办社保卡将立等可取

互联网 2021-01-07 浏览:

记者从合肥市人社局获悉,该市已全面启动社保卡即制卡服务。将社保卡制卡周期从90日缩短为现场制发,市民可现场申办、补换社保卡,立等可取。

市民申请、补办社保卡将立等可取

据悉,2013年合肥市开展第二代社保卡换发工作,并于2017年停用第一代社保卡,全面启用第二代社保卡。截至2020年12月,全市社保卡持卡人数达到730.24万人,其中,电子社保卡签发量达300.19万张。通过社保卡建设居民服务“一卡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便于推广应用。

为压缩制发周期、提升社保卡服务满意度,合肥市于2019年11月起全面启动社保卡即制卡服务,借助社保卡合作银行网点数量多、覆盖范围广和服务意识强的优势,在银行网点设立社保卡综合服务窗口,提供社保卡申领、补换、挂失、解挂、激活和重置密码等社保卡服务,将社保卡制卡周期从90日缩短为现场制发,市民可现场申办、补换社保卡,立等可取。

全市共开通399个社保卡综合服务窗口

为更好地服务持卡人员,扫清社保卡服务盲区,合肥市人社局积极拓展服务渠道。线上,通过合肥人社局官网、微信公众号和支付宝生活号提供社保卡申办、单位批量数据采集、社保卡补换和制卡进度查询等服务;线下,与全市9家社保卡合作银行开通798个网点提供社保卡相关服务,并积极推动社保卡综合服务窗口工作开展,截至12月底,全市共开通399个社保卡综合服务窗口,市民可现场即时申领社保卡,办理社保卡其他业务,同时通过在全市所有村居委部署的“合肥人社便民宝”自助服务终端提供社保卡申办、激活、修改密码和挂失解挂服务。

人社相关待遇已基本通过社保卡发放

目前合肥市人社相关待遇已基本通过社保卡发放,2020年共通过社保卡发放养老、失业、工伤和其他待遇141.17万人次,发放金额41.02亿元。为实现待遇精准发放、优化待遇发放流程、透明监控管理,合肥市人社局与各职能部门联合通过社保卡发放各类津补贴:一是通过社保卡发放人才租房补贴共1.88万人,约1.3亿元;二是通过社保卡发放急需紧缺人才补贴共1.75万人次,约3.84亿元;三是通过社保卡发放各项惠农惠民补贴92.92万人次,约4.9亿元;四是试点通过社保卡发放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共454人次,约291.6万元。

全市图书馆都将实现凭社保卡借阅

合肥市人社局积极与市图书馆沟通,在市图书馆试点通过社保卡办理图书查询和借阅相关业务。首批对该馆共7台自助服务一体机和6个人工窗口增加社保卡、身份证和借阅证多合一读卡设备,支持社保卡信息读取,目前已完成测试联调工作。在市图书馆社保卡用卡试点工作完成后,将进一步推广到全市所有图书馆和悦书房。为实现社保卡校园“一卡通”,合肥市人社局联合工商银行和合肥市技师学院开展社保卡校园“一卡通”试点工作。合肥市计划在2023年底,实现政务服务、社会保险、医疗健康、财政补贴、交通出行、旅游观光和文化体验等领域的居民服务“一卡通”。

原标题:合肥市民申请、补办社保卡将立等可取

责任编辑:佚名
相关文章
全球青年就业:现状、趋势与启示

全球青年就业:现状、趋势与启示

每年新进入就业市场的青年,是一国劳动力结构优化的主要源泉,其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影响着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在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双降的背景下,青年就业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新冠疫情对全球青年劳动力市场产生了短期周期性冲击和长期“疤

权威发布!西安交通大学202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权威发布!西安交通大学202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2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 202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权威发布! 西安交大连续11年 发布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交大学子, 前程似锦,一起为世界之光!

我国就业实现良好开局——1—3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0

我国就业实现良好开局——1—3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0

不符合资格,在合肥买房也能有捷径?近日,不少合肥人在朋友圈里,看到一条“捷径买房信息”,声称最快20天拿证,就能在合肥买房。

春风送岗,做好就业“大文章”——陕西高校招聘会亮点

春风送岗,做好就业“大文章”——陕西高校招聘会亮点

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经市政府批准同意后,1月23日,我市出台《合肥市“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行动计划》,开展“稳岗位”、“送红包”、“送保障”以及“共享用工”四大行动……

西安邮电大学2024届毕业生5月中小型系列双选会邀请函

西安邮电大学2024届毕业生5月中小型系列双选会邀请函

尊敬的用人单位: 衷心感谢各单位多年来对我校就业工作的大力支持! 2022届毕业生校园招聘启动在即,为贯彻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近期疫情防控有关会议精神,落实国家稳就业、保就业的决策部署,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毕业生就业工作,畅通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