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实践团走访义渠王村房短住民宿
l 解码科技赋能,探索产城融合新路径
8月18日,实践团首站走进和盛镇省级产业园。该园区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政策高地,坐拥良好的工业基础与区位优势,却也面临人才外流、产业链断层等现实挑战。团队通过与地方政府负责人、企业代表深入座谈,并实地走访中飞航无人机基地、中国电信庆阳分公司、宁县小强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单位,从多元视角解码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积极探索建筑与规划学科在提供空间载体和系统解决方案中的具体作用。
![]()
实践团参观中飞航无人机基地
8月19日,实践团赴长庆桥人民政府、陇佳味电商企业、义渠王村特色村落,海升苹果基地等农业现场,聚焦“产—城—乡”协同发展和“校—地—企”合作机制,深入探讨乡村振兴推进中面临的土地利用、招商引资、人才引进与协作模式等核心议题。通过考察,团队成员不断思考建筑与规划在产业空间布局和设施设计中的支撑功能。大家逐步形成共识:乡村振兴并非项目的简单叠加,而是政策、产业与空间多层次系统耦合的复杂过程。
![]()
实践团参观宁县长庆桥工业集中区
![]()
实践团考察陇味佳电商仓库
![]()
实践团调研甘农蘑力香菇种植大棚
l 实践感悟:在乡土课堂里读懂 “人” 与 “城”
此次实践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甘肃省宁县省级产业园驱动型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高校教育必须向下扎根,规划设计必须回应真实诉求。从生态与开发的平衡,到破解人才“反虹吸”困境,每一个课题都深刻揭示:乡村振兴,核心在“人”,关键要“接地气”。“三下乡”活动让建大学子既看到科技为乡村注入的新动能,也更清醒地意识到:真正的乡村建设,离不开人的需求、土地的声音,以及校地企三方的持续协同与制度创新。
未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将继续依托校地企合作机制,把实践收获转化为可实施、可推广的“西部方案”,让专业智慧在乡土中生长,为乡村振兴写下更有力的答案。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